危機面前 keep calm and have a tea

危機面前 keep calm and have a tea

【採訪手記】戴着口罩的我,剛在唐人街被一名英國青年指斥戴口罩spread panic(散播恐慌),害我花了不少唇舌解釋戴口罩不是因為我病而是保護自己保護大家但又只換回一串F字成語後,轉身才踏進唐人街的門坊又打算開始採訪,竟又被一名中年中國籍男子指着臉,用廣東話訓斥我口罩戴得不好(想來是剛才舌戰時移位)「勒令」我戴好才放行,正是戴又死唔戴又死。

我想,「極端」可能是這次疫情被忽略的一個關鍵詞,放大到國和國之間,就是英國開始的「不作為」和中國的「聖裁獨斷」。我不是專家我無法判斷哪一種較有效,時間自會證明對錯。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世衞唱淡英國又只得單位數時,英國首相也想來個聖裁獨斷毅然封城,英國人很可能來個真暴動。因為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我在公司跟英國人同時談起疫情,他們竟罕有地不顧自己的紳士身份being rude,直言嘲笑我過份緊張太無知,你看WHO和中國的數據,武漢肺炎還比不上流感呢!甚至說想盡早感染早得抗體早免煩。那時政府還未有群體免疫之說。這至少說明,英國政府還真明白國民在想甚麼。

捨最有效的不用  「很蠢」卻合乎民情

全世界都在嘲笑約翰遜及其專家團隊們提到的群體免疫概念時,極端又出現眼前——之前嘲笑過我的那班同事竟圍在一起一臉認真在看相關研究,最後結論是群體免疫應是一堆壞結果中最好的,都十分讚同政府決策。這令我想起名相邱吉爾的那句很難譯成中文的話,「民主是最壞的政府形式——除了其他所有不斷地被試驗過的」。

誠然,民主相對專權當然是顯得沒效率,甚至很蠢,放着最快最有效的政策不用。但這次親身在英國民間觀察,我想這正是民主的代價,甚至是它的好處,因為往往最合乎民情的未必是最快最有效的一條路,那你再快再有效又如何?我不知道,但我和一位在英多年的港人前輩都無法同意更多的是,如果放在眼前是約翰遜、林鄭月娥和習近平,你會選擇相信哪一位?這可能就是為何英國人遇上甚麼危機總能keep calm and have a tea,事實是這時期超市中放茶包的貨架是繼主糧肉類後最快被清空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