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後巷打掃了一個早上後,是一小時的午飯時間。強哥放下掃帚和推車,繞過小路來到和同事的「私人休息室」。行人路上擺着街坊棄置的梳化和椅子,還有一排生銹的儲物櫃。他脫去黑色膠手套及勞工手套,放進儲物櫃,再脫去戴了四個小時的灰色口罩,對摺再對摺並小心翼翼放進制服口袋,留待下一更再用。
好心人送口罩 大為感動
71歲的強哥做了五年外判清潔工,不曾想過過往「派都唔要」的口罩,今日竟然成為千金難求的生活必需品。疫症爆發前,他記得公司曾每月各向清潔工派發一盒50裝口罩,但他甚少使用。怎料今年農曆新年過後,香港一罩難求,公司也因貨源供態不穩而大幅縮減口罩派發量,「好似五日先派一個,畀過兩次」。
強哥一星期工作六日,朝八晚五,也抽不出時間排隊搶購口罩。他慶幸過往留下不少存貨,尚可以「頂到陣」,但口罩也要與家人瓜分。眼見口罩越用越少,與全香港人一樣,他也開始為口罩而憂心。除擔心自己「中招」,更擔心會因自己的工作,把街外的細菌、病毒帶回家。下班回家,強哥第一時間就是先在門外脫好鞋,當日用過的口罩也趕快對摺再對摺,四平八穩保存在制服口袋中,留待明天再用。他明知口罩不可重用,但也無可奈何,也不敢在家加以「風乾蒸熱殺菌」,「揚吓揚吓咁,屋企人都話你啦。」
慶幸香港地有不少好心人。訪問當日強哥戴着的灰色口罩,就是來自區內關注清潔工人權益的教會團體。說起這片明顯透薄的口罩,他難掩感動稱「好開心」。前日他如常在後巷執拾垃圾時,突然有人拿裝着五個口罩的保鮮袋拍了拍他:「阿叔,夠唔夠口罩用呀?」他二話不說取過口罩,連番道謝,再指指旁邊兩位拿着水喉洗地的阿姐:「嗰兩位都請你關照埋啦。」
公司供應不足 自行搜羅
身上穿着的工作服和黃背心,原來也只得一套。疫症下人人自危,強哥也不敢把制服帶回家洗,只好待下班時,在街邊沖洗制服,「用黃粉消毒,㩒吓佢有啲泡咁」,洗完後把濕透的制服掛在公園鐵絲網上風乾。有時半夜下雨,或天氣潮濕,翌日制服拿下來依然未乾,但強哥也習慣了, 「最多冬天靠自己着多件寒衣」。
靠自己,這是清潔工在疫症下悟出來的道理。公司提供不到足夠裝備,強哥就自行搜羅,這一個月來,平日買飯菜的錢大部份都轉移到買裝備上。工友之間也組成一個情報網,哪裏有口罩賣,就提醒大家去盡早排隊。「你明知公司幫唔到你咩呀。政府搞到冇口罩賣,影都唔見,𠵱家公司想買口罩都買唔到,係靠大家自己搵。」強哥語帶無奈。身為清潔工,他也自能自我安慰。「成日成地都係用過嘅口罩同嘔吐物,冇得驚㗎呢份工,咪呃自己個個有抗體囉。好慶幸,到𠵱家你都未聽過有清潔工瀨嘢呀!」訪問完,強哥再次戴上早班用過的口罩,繼續在後巷打掃。
■記者陳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