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珠莎華(二之二) - 葉一南

蔓珠莎華(二之二) - 葉一南

八十年代中學生們有此順口溜,先警告,怕大家忍不住笑:「真光豬,嶺南牛,培正馬騮頭,培道女子扮溫柔……聖心高,聖Jo傲,聖Paul懶有寶……」。幾十年前的事,今天想起,有一些情節難免感覺老土。我想說,聽順口溜,可知St Paul's Convent在銅鑼灣男校生心中,有着特殊地位。午飯時間,食物吸引力,比不上荷爾蒙影響,我選的不是餐廳,是女生,因此去得最頻密是St Paul's附近的「星加坡餐廳」。如果要選最佳飯店,本應是「妙香樓」(後來廚師去了「鄉村飯店」),那裏的上海菜飯配醬油肋骨,今天想起也流口水。穿越1986,還是重返星加坡餐廳,只因吃了無數次的學生餐:乾煎咖喱雞飯,反而沒有一點印象,難道當年太心不在焉?香港現在已經沒有南洋味道,基於好奇,想再試一次,把記憶圓滿。如果遇上QC仔在鄰枱相約St Paul妹,我一定會笑。

時間緊迫,吃完飯,立即去滿意桌球室。途中會經過豪華戲院吧?在上映許冠文的《神探朱古力》,或狄龍的《英雄正傳》?看戲要排隊,大明星風靡海外,如果當時有人說,三十多年後再沒港產片,很難有人相信。那年頭戲院外,還掛着人手畫的電影廣告大板,在課室望去百樂,史泰龍《第一滴血》,海報幾層樓高,很有氣勢可以望半天。這是消失的事物,多看一眼吧,記憶中豪華戲院畫得差勁,多半認不出狄龍是狄龍,亦有趣。沒有去過滿意桌球室?乖學生啦。是的,很多老師都過分保守(今天如是),認為去波樓「曳」,他們明顯腦袋有問題。時興打波賭博,陌生人挑機,我從來不參加,技術太差會輸死。喜歡去波樓,因為有一種反叛氣氛,以及可以打波子機。很懷念,波子機是世上最好玩的遊戲,理應永遠存在。電腦遊戲令人坐着不動,整天宅在家,玩波子機要出外,聯群結黨,很社交,需要眼明手快之外還要用上腰力震機,站半天,就是健康運動。玩二小時才夠癮,然後買一本號外,去百德新街大茶壺嘆咖啡。

早一些晚飯,鏞記。我想理解記憶是否能騙人,如能,騙了多少。作為老餅,雖然盡力扮年青,有些時候會漏出一、二句「以前唔係咁㗎」的評語。難得今天鏞記還在,穿越正好比較,如果真的新不如舊,以後可以挺起胸膛做老餅,反之,以前便留在以前好了。飯後重頭戲,梅艷芳演唱會,蔓珠莎華。必然是最好,沒有之一。甫出道便是冠軍,那時候壞女孩應該快樂?我很少唱歌,亦未去過卡拉OK,怕嚇親自己。看她的演唱會,我可能會細細聲跟着唱。

節目太豐富,之後返回中環,落DD,Disco Disco。現在年紀回到從前,舞是不能再跳,想看其他人。香港辦過舞王大賽,冠軍麥德羅,他跳得好,常在DD。最厲害是無綫舞蹈組的李察施路華,播Michael Jackson時,他戴帽出場,雙手插袋Moonwalk,然後下體大力一挺,腳踏地,各位請讓開,因為他準備一跪而下。不知這夜,會否遇上陳百強?

時候不早,回2020前,先去灣仔鵝頸橋消夜,紅油抄手加糯米飯,會很滿足。「夜已輕輕跨進窗,疲勞的小星倚在雲上,風中葉兒紛飛飄滿窗……」。讀者朋友說,日本日高市有蔓珠莎華花田,一片紅海,彼岸之花,希望今年秋天,疫情過去,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