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因地制宜決策模式常為信奉舉國模式的朋友所誤解。本文試從停課決定去探討美國抗疫的決策模式。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停課決定權不在聯邦,聯邦只能建議,即使是中小學校區,州長也只能建議,具體停課措施由校區自行決定。美國公立中小學由地方校區負責,校區委員由民選產生,校區自治,校區委員會對該區教育政策包括停課與否有決定權。在正常狀態下,州政府只能夠呼籲但不能夠強制一個校區停課。若要強制停課,就必須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的州立大學的最高權力掌於州立大學的校董會,校董會組成因州而異,權力源自民選的州長和州議會。以喬治亞州為例,校董由州長委任,但必須經過州參議院投票表決確認。州立大學停課的決定掌握在州的領導層手上。
以喬治亞州為例,州長在3月14日宣佈進入公共衞生緊急狀態至4月13日下午11時50分。州議會參眾兩院在3月16日舉行特別會議表決通過;之後,2020年立法年度無限期休會。
之前州長只能夠呼籲各校區停課。而有些鄉鎮地區的校區,由於當地沒有確診病例,不意識到疫情嚴峻而沒有停課。在州議會通過公共衞生緊急狀態授權法案後,州長得到授權,就宣佈大中小學強制停課。州立大學系統亦接着宣佈在春假兩星期後全面網上授課。學生在沒有校方許可之下,不得踏足校園。當然,有些學生家不在我州,校方容許他們留在宿舍,直至校方另作安排為止。
當校區學校及州立大學因應疫情停課後,也沒有責任通知作為聯邦公共衞生機構的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是要通過傳媒報道、社交媒體,或者州政府發放的消息去了解有多少學校停課。
我們也可以看看聯邦政府的用字。即使白宮宣佈全國進入公共衞生緊急狀態,聯邦政府也只是用should(應該)這個詞,來指有社區傳播證據的州的州長,應該宣佈在受影響地區及其鄰近地區的學校停課。可見停課決定仍歸州與地方,因為除了軍校和訓練聯邦僱員的學校外,辦學的權力屬於州。同樣重要的是,白宮指出州及地方的學校若停課,需要就應急工作人員照顧孩子的需要及兒童之營養需要作出妥善安排。
美國的公立學校(幼稚園至高中)不單肩負教育重任,更會提供廉價甚至免費午餐給有需要的學生。許多大城市的市中心少數族裔區以及農村地區的學生家庭都負擔不起健康飲食。低收入家庭往往無法餬口,又或者因為偏食便宜的垃圾食物而引致各項健康問題,所以學校提供的午餐對學生的健康甚為重要。若學校突然停課而不作相應安排,學生就可能會因此挨餓。所以決定停課時需要處理午膳安排。如何派飯不引致人群眾集而播毒?這需要對社區的了解,例如亞特蘭大公立學校校區,就以各學校為派飯點,亦沿各中學校巴路線,逢星期一至五派飯。
另外,網上教學也不是萬應靈丹。美國的城鄉以及貧富差距甚大。偏遠的鄉鎮不一定有價錢合理的寬頻服務,大城巿的低收入家庭也不一定有寬頻或電腦。大學在轉換教學模式之前,要先了解學生在家裏能否進行網上學習,以作出相應安排。再者,當學校與託兒所關閉,無論醫護、教授甚至為數不少的學生都要面對子女無人照料的問題,這些都是大學按地方需要而要考慮的事情。
去中心化確保政策貼地
民主社會的政府需向公民負責,不可輕率犧牲公民的性命、自由與福祉。政府除了考慮確診人數以及何時復工之外,還會考慮民生各種因素,以及公民對政策的接受程度。對於某些習慣了舉國體制,只會以計劃經濟模式思考問題的朋友,可能難以明白美國這種去中心化決策模式,如何有利於美國各地以最符合當地處境的方式,在同心抗疫的同時,將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
尊重州的憲政權利與地方分權,讓各州及地方政府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因地制宜抗疫,可能比某些只會歌頌聖上乾綱獨斷,地方官事事聽憑聖裁的地方,抗疫來得更有效率。因為效率不是單以確診病例數來計算的,還要考慮民生的各方面。在防止病毒擴散的同時,能將社會成本盡量減低,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抗疫。
馮儁熙、張孜藝
美國喬治亞南方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美國中喬治亞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