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院校網課差劣 學生促回水

自資院校網課差劣 學生促回水

【本報訊】打開電腦、預備筆記,然後待在螢幕前數小時「聽書」,成了武漢肺炎下全港中小學以至大專生的上課日常。有自資院校大專生質疑網上授課質素參差,課堂由原定兩小時變成老師朗讀筆記17分鐘;學系中各科目安排不一致,訊息混亂,同學惟有互相交換課堂資訊自救。他們批評網上授課沒有統一標準及監管,要求學校減學費。

有自資院校大專生批評網上授課沒有統一標準及監管,要求學校減學費。馬泉崇攝

兩小時課堂變17分鐘短片

Kay(化名)於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LiPACE)修讀與教育相關高級文憑,學費約12.5萬元,每學期交3.1萬元。訪問當天,Kay下載寫明是第9至11課的片段,合共只約17分鐘。她指原定每堂上課時間應為兩小時,「如果咁就教得完,咁平時點解要上兩個鐘?可能嗰個就係原本呢一堂嘅價值」。老師在片段中以旁白形式讀出筆記,部份筆記內容超出螢幕界線,加上老師背景嘈雜,Kay難以理解完整課堂內容,「我哋始終讀教育,有啲教學技巧老師可以即時示範畀你睇。𠵱家佢(老師)只係不斷對住筆記讀」。

Kay指公開大學各科目教師不定時上載課堂片段、部份不會在軟件中的「日曆」指明交功課日期,令同學無所適從,只好在通訊群組互助自救,「都唔期望學校幫到我哋」。校方去年11月已因反送中運動開始停課,本學期在1月初上學兩周後便停課,「咁樣收6萬幾,極唔合理」,「我哋係買面授課堂同埋校內設施等,當所有嘢都大打折扣,學費係咪應該都有折扣?」

在理大專業進修學院(PolyU Speed)就讀市場營銷學士學位的S(化名)也遇上相類問題,即使可退修科目,意味需延學(Defer)以補讀所需學分,「我哋唔會專登讀多一年去同你嘥時間」。同學已未能使用校內服務如圖書館等設施。他和Kay均認為應減至少一半學費。

自資院校聯盟前主席、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指,學校對網上授課質素有嚴格規定,假如同學不接受可退修(Drop)科目,「我哋一個仙都唔收」,之後需補讀該學分。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鍾志杰指,各自資院校收到少量投訴,包括網上學習困難、技術問題及要求調整學費。惟網上授課是現時唯一穩妥方法,如同學堅持面授上課,可申請暫時休學。公開大學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記者盧珮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