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抗疫】
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一旦入侵人體就會令人生病,例如食物中毒是由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引起;流感以至武漢肺炎是由病毒引起,但大家知道兩者的分別嗎?
細菌和病毒同樣是微生物,但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可以自己生存、產生能量,更可自我繁殖。病毒則介乎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需要依靠宿主,例如人類、動物、植物,甚至是細菌幫自己繁衍後代。
大家不要被細菌兩字騙到,其實它比病毒的體積大10至100倍。細菌一般約0.2至2微米大,而病毒就約0.01-0.3 微米大。所以在過去兩個月,經常聽到專家提醒要慎選口罩,以阻擋如此細小的病菌、病毒從口鼻進入身體。
事實上,不論細菌還是病毒,要入侵人體都並非難事。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細菌可透過飲食和傷口進入人體,而病毒一般是透過黏膜組織,如眼睛、口腔、鼻腔、呼吸道等入侵身體。兩者亦可透過飛沫傳播,所以非常時期外出,還是戴口罩比較安全。
細菌好壞參半 病毒冇好嘢
「病毒」兩字聽起來很毒,令人以為病毒一定毒過細菌。事實上,由細菌引起的疾病,例如肺癆、霍亂、鼠疫,以至近年常聽的肺炎鏈球菌,都奪去無數人性命,因此不存在病毒毒過細菌的說法。不過對於人體而言,病毒全是「壞人」,一般都帶有致病性,但細菌就好壞參半。何醫生解釋,益菌是人體的重要一員,與免疫系統有互相刺激的作用。例如寄居在腸道的細菌,以及有助改善腸道問題的益生菌,就是其中無害細菌的例子。
何醫生續稱,病毒一般會導致系統性感染,即可令身體多個部位同時受感染。撇開敗血症,細菌一般屬局部感染,例如傷口感染、尿道炎等,不會影響其他部位。
何醫生表示,兩者最大分別,在於治療方面。一般來說,人體可自行修復細菌的攻擊,亦可輔以抗生素殺滅。他提醒,抗生素只能對付細菌,而非病毒,胡亂使用抗生素更有機會出現抗藥性。病毒就主要靠自身免疫力抵抗,輔以專門針對某類病毒的藥物或疫苗,就好像流感和愛滋病。但要留意,並非所有病毒都有藥物醫治,就如武漢肺炎,直至現時仍未有針對性藥物。不過即使注射了疫苗,亦不代表可終身受抗體保護。例如流感病毒容易變種,須每年注射疫苗。而乙型肝炎病毒則較穩定,注射疫苗後有長達十多年的抗體。
兒童和長者都容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何醫生指,小朋友從來未接觸過類似的細菌和病毒,身體不懂得抵禦。而長者就由於免疫記憶或之前的抗體衰退,加上體弱或較多長期病患,會增加感染風險。
天花消失 細菌難滅絕
聽起來細菌和病毒都如此可怕,到底有沒有機會完全殲滅它們?事實上,有一種病毒經已絕迹,就是天花。在18世紀末,每年約有40萬歐洲人死於天花。患者會出現疑似感冒症狀,之其後皮膚會長出皮疹。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是一種極具傳染性之病毒,死亡率高達30%。後來英國醫生 Edward Jenner發現,擠牛奶的女工似乎都沒有感染過天花。經研究後,他推測這些女工因為經常接觸乳牛,都得過由乳牛傳染的「牛痘」,令身體產生抗體。剛好牛痘病毒跟天花病毒相似,當身體記住了牛痘病毒,就可以預防天花感染,終身免疫。至於細菌是否有機會絕迹呢?何醫生指,細菌可以自我繁殖,故難以徹底消滅,只能靠疫苗盡量降低發病率。就如白喉等由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在疫苗出現後亦幾乎絕迹。
抗疫期間做好個人衞生
記者:李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