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非常規地減息兩次共1.5厘後,歐美市場出現崩塌式下跌,除股市外,傳統避險資產如黃金及債券都出現非理性拋售。究竟市場恐懼甚麼?
首先,投資者要分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目標是完全不一樣的,正如鮑威爾所說,減息無助抑制病毒擴散,因此美聯儲與各央行行動的主因,是防止高槓桿企業因環球停擺而出現短期資金鏈斷裂,導致環球違約風險急升。
大家留意到高息債的息差急升,但高評級的息差反而下跌,反映資金沽出高息債並流入高評級債市。資金急速逆轉下,高息債再續期成本急升以及缺乏投資者承接,是造成市場恐慌原因之一:跨境和跨行業的大規模違約。
但是,歷史上當各央行注意到市場風險而有所行動時,其風險造成系統性破壞的機會較低。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明年1月再減息機率少過5%,暗示今天美國國債孳息率已達頂峯。短期炒作債市的游資和過度恐慌的避險資金,都出現逐步套現現象;但套現得來的現金暫沒更可取選擇,惟有現金為王。
可急速撈底
股市方面,今天的疫情在環球肆虐,令經濟或陷入停擺;不幸的是暫時未知何時完結,政府的財政政策未見到位。今天環球股市斷崖式下跌,除反映環球經濟第一季將出現大幅衰退,亦反映並無客觀數據去安撫未知的跌幅。在未有疫情曙光出現前,都是現金為王。
黃金呢?美息降至零,金價反下跌,其中原因是市場認為今天的負面因素只屬短暫,而非戰爭或系統性風險所致。現金為王好處是靈活地在疫情出現曙光後急速「撈底」,現實是機構投資者未如生活上表現出的恐慌。始終人棄我取的機會十分罕見。
環球疫情大流行令生活出現不便和纏繞的恐懼感是十分正常,但疫情總會過去,投資才是人生長遠的抉擇。
共勉之。
高級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