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新希望】新標靶治療延長存活期

【晚期肝癌新希望】新標靶治療延長存活期

【特約報道】晚期肝癌,曾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病症。十多年前,晚期肝癌的治療不外乎化療一途,惟肝癌對化療藥物的敏感度不高,患者的總存活期不足一年,幾乎確診不久,便要開始打點身後事。十多年過去,多種新型治療相繼面世,以往的不治之症,距離演變成慢性疾病,只會越來越近。

早期病徵不明顯 棘手皆因遲發現

數月前,62歲的林先生(化名),頓感右上腹脹痛,並有腹水,於是急忙求診。初步檢查後,他才得悉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其後,他接受了正電子掃描,當時他的肝臟脹大,左、右肝葉均有腫瘤,淋巴亦受影響,診斷為晚期肝癌。

臨床腫瘤專科謝耀昌醫生表示,不少個案與林先生相似,發現病徵時求診,已屬晚期肝癌:「肝癌初期徵狀並不明顯,很多時候,都是腫瘤變得較大,影響了肝功能,患者才察覺病徵求醫。」

「患者一般會感到腹部右上方疼痛,痛楚也有可能轉移至右肩(refer pain);有些患者會有腹水,肚脹猶如懷孕,下肢亦會水腫;如腫瘤堵塞膽管,便會導致黃疸,患者或會全身發黃,尿液深色如普洱茶,大便則呈灰白色。」

由於晚期肝癌影響範圍較廣,外科手術或消融術等局部治療不足以根治或控制癌症,因此患者需要系統性治療,防止腫瘤生長和複製。

標靶治療延長存活期 新一代藥副作用較低

標靶治療的出現,打破了化療成效不足的困局,成為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約十年前,第一代標靶藥面世,藥物能針對抑制腫瘤特性,從而控制癌症,研究顯示標靶治療患者能顯著延長總存活期。不過,其副作用較重,有機會引致口腔潰瘍、手足破損,也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導致白血球、血小板過低,部份患者未能承受副作用,被迫中止治療。

「近年,香港引入了新一代肝癌標靶藥,其副作用較輕,對生活質素的影響較小,患者的承受能力因而較高,用藥時間也較舊一代藥長。根據研究數據,使用新一代標靶藥患者的總存活期較長。」相比以往只有化療的情況,現在病人的存活時間已有大幅進步。

吞嚥困難肝癌患者個案分享

現年72歲的謝先生(化名)早前確診晚期肝癌,醫生為他處方了第一代標靶藥作治療。然而,他最近身體非常虛弱,並出現吞嚥困難,須用胃喉進食,也無法自行吞藥,惟第一代藥物不能碾碎服用,令他陷入「有藥不能用」的難關。

得悉謝先生的難處,醫生後來轉為處方新一代藥物。由患者家人幫忙混合膠囊及清水,再倒入胃喉,讓藥物直接到達腸胃。雖然這並非最理想的服藥方法,但患者至少能夠用藥,現在他的腫瘤暫時受控,並有縮小迹象。

謝耀昌醫生指,標靶藥針對癌細胞特性,阻止其生長和擴散。患者用藥後,肝腫瘤一般會縮小,腫瘤引起的徵狀如腹水、腹脹都會有所改善。

肝癌治療突飛猛進 結合療法提高成效

除此之外,免疫治療及全肝電療也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希望。「免疫治療能幫助免疫系統辨認和殺死癌細胞,現已可應用於二線治療。全肝電療則是一種介入性體內放射治療,過程類似『通波仔』手術,導管從大腿進入肝臟,向肝臟輸送放射性物質釔90,以釋放輻射消滅腫瘤。」

「近年,醫學界嘗試結合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全肝電療,目前已有研究數據顯示,結合治療的療效比使用單一治療顯著。」

謝醫生謂,隨着肝癌藥物和治療方案逐漸進步和變得多元化,要達致「與肝癌共存」,不再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