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對港股影響立竿見影,但對內部經濟的實質影響未見浮現。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亞太區經濟學家Philip Wyatt認為,香港是一個由服務業推動、較少依賴能源的經濟體,故今次油價大跌的直接影響輕微,不過由於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因此外圍貿易環境受挫,或多或少會對經濟造成影響。
油價跌 削貿易增長
Philip Wyatt指出,油價大戰加上病毒困擾,令全球經濟前景疲弱,無可避免削弱香港的貿易增長。他預期,外圍需求減弱、本地社會不明朗及肺炎影響等因素,料香港經濟今年上半年會持續收縮,但相信下半年當外圍恢復需求,特別是中國情況改善及實現財政刺激後,香港經濟會逐步復蘇。
油價大戰對香港社會沒有直接影響,但作為車主的港人或期望車用燃油也大幅減價,可惜根據往績,國際油價大調整期間,香港車用燃油價一直「加快減慢」,歸根究柢,全因政府沒有強制規管油公司的定價機制,令市場質疑存在「合謀定價」。
回顧2014年至2015年期間,國際油價由高位每桶115美元跌至27美元。消委會期間曾發出簡報,提到2014年下半年油價大跌,牌價減幅較原油價格下降的幅度少,並出現「不加減慢」迹象,反映油公司減油價的速度及幅度沒有跟足國際油價。
香港蜆殼發言人回應指,燃油零售價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除計算入口價外,亦包括油站地租、人力資源成本及經營成本等,加上本港車用燃油以入口為主,公司會以新加坡燃油離岸價格作為成本計算之一,故原油價格並不適用本港燃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