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覓八棕地擬建兩萬公營屋

政府覓八棕地擬建兩萬公營屋

【本報訊】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公佈初步完成評估約160公頃有發展潛力的棕地,料可建成兩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發展局昨披露初步共物色八組棕地群,涉及36公頃棕地,總研究範圍達63公頃,最大的兩幅棕地位於元朗屏山北及沙埔。當局將壓縮研究等程序,期望約十年後有單位落成,預計約230個棕地作業受影響。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早前研究700公頃零散棕地的發展潛力,規劃署已檢視其中約160公頃棕地,物色八組可在短、中期作較高密度公營房屋發展。規劃署在剔除有發展限制、位置分散及已規劃作發展的土地後,於元朗、屯門及大埔覓得八組棕地群,涉及36公頃棕地,連其相鄰土地合併研究,總研究範圍達63公頃,約八成屬私人土地,料可建逾兩萬個單位。

陳劍青斥避收發展商地

其中較大的棕地位於元朗屏山北及沙埔。屏山北的一幅地研究範圍達18公頃,涉9公頃棕地,用地位處朗天路及庸園路之間,接近天水圍站,該處至少有兩間大型物流公司;另一幅研究範圍達17公頃、涉13公頃棕地的沙埔用地,位於新潭路以東,距離元朗站僅六分鐘車程;另外兩幅位於大旗嶺及十八鄉的棕地較近元朗市中心,屏山南用地則位於洪水橋新發展區旁。屯門有兩幅棕地位於泥圍及藍地北;另一幅位於大埔泰亨。當局研究位置涉及約230個作業場地及少量臨時住用構築物,料需遷拆。研究範內的私人土地將不符合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參與資格;地署亦暫時不會處理相關換地等申請。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當局今次只選取36公頃棕地是大縮水,質疑不少大幅棕地未納入研究,如早前新鴻基地產捐地興建過渡性房屋,該處約十公頃土地有發展潛力;朗屏邨以北亦有數十公頃土地具潛力,「點解呢啲比較大幅嘅就唔揀?係咪留畀發展商做土地共享?」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