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局須有條件放水解危機

儲局須有條件放水解危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Steve H. Hanke和獲稱「聯繫滙率之父」的景順首席經濟師祈連活(John Greenwood) 合撰評論文章,指美國減息效用不大,儲局要有條件地向市場提供充裕流動性,才能平伏波動市況,避免經濟衰退。

亞洲或現美元短缺壓力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於全球擴散,重創各國經濟,中國經濟2月份幾乎陷入停頓狀態。在別的國家或地方,旅遊與商務出差等全線崩潰,論壇和體育活動被取消外,亦打擊生產貨物供應鏈。今次疫情對需求和供應鏈的衝擊,觸發金融市場恐慌。

金融市場的反射反應是可理解的。歸根究底,沒有人會知疫情將持續多久,接下來疫情將變成如何。支撐供應鏈的貿易資金,主要為美元;這些美元資金,來自日本、南韓、台灣、中國和香港的銀行界。

亞洲區內銀行通常只能獲取有限的美元資金,每當亞洲金融市場出現美元資金短缺壓力,區內銀行將向美國同業求救解困。不過,美國最終都是動用聯邦儲備,來解決美元供應問題。

應實施懲罰性利率

目前貨幣政策跟現實和市場需要脫軌,利率走勢也被許多誤導性的理論左右。這些理論跟傳統智慧相恰恰相反,貨幣政策不只是利率,其重中之重,是向市場提供適量資金。

面對現時極端波動市況,央行最佳回應是仿傚英國經濟學家沃爾特.白芝浩,在其著作《倫巴第街:貨幣市場概說》所言,央行作為最後貸款者,於有需要的時候大量放貸,而且應該向擁有優質抵押品的借款方,提供足夠資金,大前提是央行必須徵收懲罰性利率。

簡言之,央行出手放水也要講條件。聯儲局和其他國家央行必須改變,不再沉溺於減息,而是實施懲罰性利率措施,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本文轉載自《華爾街日報》
3月9日刊出評論文章

Steve H. Hanke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應用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