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落地】C-HR行貨版抵港 混能型爆SUV

【新車落地】C-HR行貨版抵港 混能型爆SUV

【新車落地】
無數車迷翹首以待的Toyota C-HR,代理終於成功爭取到行貨版輸港,而且車價極度進取,未正式發售前已接獲逾200定單。武漢肺炎影響下,在低迷的車市中,堪稱逆市奇葩。

繼去年以驚喜價開售的RAV4後,代理今年再下一城,引入無數車迷期待的潮車C-HR,開價約26萬,極為進取,相比起數年前接近40萬的水貨車車價,行貨版顯得相當有吸引力。

不過,若閣下對C-HR有興趣的話,某些事項,還是需要知道。首先,雖然它是Toyota出品,但並非日本製造,而是由土耳其廠房生產;第二是廠方所指的真皮座椅,從觸感及觀感都似乎是人造皮革;第三,26萬不到車價確實抵買,但只要多付1萬元,便可買到車體更大的RAV4,若多付6萬元更可買到共用底盤的Lexus UX,雖然不是混能型號,不過馬力更大,亦會更豪華。

代理以26萬元車價開售C-HR,據聞已火速接獲逾200張定單。

後門手柄置頂 雙色車身配備齊

對C-HR有興趣的車主,十居其九都是被其外形吸引,C-HR全名是Coupe High Rider,廠方強調這是一部擁有Coupe線條的SUV;特點是將後門手柄設於C柱頂部,視覺上看似不設車門,而且車身運用很多硬線條切割面,車尾造型亦玲瓏浮凸,加上全線採用雙色車身,觀感極具跑味,與同類SUV截然不同。

進入C-HR車廂一樣有潮味,中控台加入了大量不規則線條,設有同車身顏色面板及黑面鋼琴飾面處理,其次是全車滿佈很多凹凸裝飾,如天花、門壁及門檻等,雖然完全沒有實際作用,但至少夠潮。

以車價論,大家都會估計C-HR設備只會一般,但實際上卻很齊全;全車備有9氣袋,雖然座椅用料成疑,但感覺確比布料高級,設有發熱及電動調校(只限駕駛座)功能。此外,冷氣是雙區兼有淨化功能;還有電子手掣及auto hold;中央操控音響面板雖然是在香港加裝,但操作全輕觸式,接駁後波鏡外,亦對應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可惜不設軚盤音量控制,港版亦沒有天窗可額外加裝。

雙搖臂後懸掛 重心低走彎靈活

相比前座,C-HR的後座略為遜色,沒有冷氣出風口及手枕,只得窗掣、杯架及天花燈等基本設備。後座空間方面,雖然與Lexus UX採用相同底盤及軸距,但乘坐感覺似是較闊落,相信與座椅用料及剪裁有關。由於受車頂線條影響,側窗偏小,亦會有輕微頂頭情況,更要留意是,雖然香港輸入前驅版,但因為其他地區有四驅版本,所以中間一樣有傳動軸槽。

輸港C-HR只得1.8公升油電混能型號,73匹電力加98匹引擎馬力,綜合輸出122匹,並透過CVT波箱作前輪驅動。在車架結構方面,採用與Corolla及Prius相同的TNGA模組化底盤,剛性表現理想,後懸掛更使用高規格的雙搖臂,加上重心比同類SUV偏低,就算吸震筒調節並非運動取向,走彎姿態也頗為活躍,唯一批評是車廂隔音一般,尤其在引擎高轉下,會有明顯噪音傳入。

過往Toyota或Lexus的混能車款,都可透過屏幕監察混能系統狀況,但C-HR卻不可,只能透過實體錶去監察系統正處於Charge、Power或Eco模式。由於馬力只得122匹,性能絕不可用澎湃去形容,幸好起步有電力輔助,一踩油門便有少許彈出感覺,反應尚算積極,行車時亦可切換Sport、Normal及Eco行車模式。另外,C-HR是日本車中的熱門改裝對象,除針對性能外,單是原廠附屬部門TRD或Modellista已有大量車身改裝部件供應,大可根據個人喜好「變身」。

後門手柄設於C柱頂方,設計頗具特色。

中控台設計不錯,有相同車身顏色面板及黑面鋼琴飾面處理。

皮革座椅設有發熱功能,但只有駕駛座可作電動調校。

車尾造型別具一格,全線採用雙色車身處理。

油電動力系統總輸出122匹,平均耗油量22.8km/L。

電子手掣及auto hold是喜出望外的高級設備。

港版音響機頭由本地加裝,幸好全輕觸操控,接駁後波鏡外,亦對應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行李箱空間算實用,後座可作6/4翻摺。

雙區冷氣附設空氣淨化功能。

Toyota C-HR

引擎:1,798cc直4
輸出:98ps/5,200rpm
扭力:42Nm/3,600rpm
馬達:恒久磁石同步式
輸出:73ps、163Nm
綜合輸出:122ps
傳動:無段變速,前驅
售價:$259,700
查詢:皇冠汽車

車架重心控制出色,後懸掛更使用高規格的雙搖臂,走彎姿態頗靈活。

採訪:果籽汽車組
攝影:果籽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