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集謝雪心飾演老角秋姐,鄉音對白,她說拍得辛苦,觀眾也看得辛苦,因為有點蹩扭,欠自然。
口音若流暢,腔調有地方特色,往往為角色加分,但廣州是廣州(KOL神駒說的無懶音純正粵語)、順德是順德、台山是台山……謝的對白幾溝,無特色。病毒可以幾溝:愛滋溝沙士溝伊波拉溝蝠鼠野味溝……成就武漢肺炎,但鄉音應順口溜。
七十年代初,譚炳文和李香琴主演無綫《歡樂今宵》中趣劇《大鄉里》,炳門炳嫂大鄉里出城,琴姐台山話雖非百分百準確,但甚受歡迎,故事還搬上銀幕,票房大收。
說到偶像鄧碧雲,她《百子千孫》、《好姐賣粉果》(1965年)中演毛月好,是大良梳起唔嫁的白衫黑褲俏馬姐,一口流利巴辣順德話,印象難忘。片中的鹽倉土地鹹濕事頭是鄧寄塵(不知是誰?看八字眉李家超便明了),譚蘭卿的老虎乸,與好姐絕配!上網可重溫找樂。
荷里活影后梅麗史翠普,舞台劇、電影、電視經典作甚多,而梅姨最令觀眾折服的,不但駕馭各類型角色,還因應轉換不同口音的英文,使地域融為一體。例如《鐵娘子》中扮演戴卓爾夫人就是老英國腔。有粉絲整理她40年來演出的不同口音片段,藝人苦功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