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頭千絲萬縷 俄遭打壓趁機報復

三巨頭千絲萬縷 俄遭打壓趁機報復

作為第三大產油國、長期與美國及沙地並列為「三巨頭」的俄羅斯,這次不願減產托起油價,背後除了盤算自身利益,更可能是長期遭美國經濟制裁,還干預其歐洲輸油管計劃,趁這次機會大報復。

過去十年,美國頁岩油業務發展迅速,2006年美國仍要進口六成石油,到2017年,日產石油已達1,000萬桶,2018年更成為石油淨出口國,主要出口亞洲、包括中國、印度、韓國等地。美國頁岩油企業強勢崛起,早已令傳統產油國不是味兒,加上美國對俄國石油工業發展極力阻撓,當中不得不提「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工程的制裁。

這條輸油管工程是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繞過烏克蘭直接輸氣往歐洲,全長1,225公里,建成後,俄羅斯每年輸往歐洲的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將可倍增。項目工程本已完成七成,惟美國以工程會令歐洲過份倚賴俄羅斯的能源,並損害烏克蘭經濟和戰略安全為由,制裁參與「北溪二號」項目的企業,其後有份參與的企業被迫退出項目。俄羅斯當時已揚言會對美國作出報復。

美沙盟友關係不可靠

至於沙地和美國是傳統盟友。二戰結束後,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就是圍繞能源供應來制訂的,擁巨大石油蘊藏量的沙地,很快就與美國成為好朋友,及後兩國更簽署防禦協議,主要是美國向沙地出售軍事武器及提供軍事訓練。但隨着美國頁岩油業務崛起,沙地近年拉攏俄國成為「OPEC+」聯盟,豈料俄羅斯出爾反爾,令沙地要「推低」油價報復。

《華盛頓郵報》早前有分析指,特朗普應吸取今次教訓,明白普京並非美國的朋友。沙地王儲穆罕默德亦早已表現出自己在國際舞台上並不可靠,為了自身利益,不惜賭上美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