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樓減少 資金鏈陷困難內房債捱沽恒大跌價14%

賣樓減少 資金鏈陷困難
內房債捱沽恒大跌價14%

【本報訊】近期內地經濟數據難睇,固定投資及消費減弱,一向屬高回報又高風險的內房債料「劫數難逃」。《蘋果》抽查部份增長較快的內房企業在2023年至2024年到期債券價格,過去一周跌幅普遍達一成,其中恒大(3333)債券價格重挫逾14%,該股昨日股價更大跌近9%。

根據Fundsupermart數據顯示,恒大2023年到期債券價格在過去一星期大跌14.4%;融創(1918)同年債券亦跌約10%。中小型內房來看,以奧園(3883)債券跌幅最大,達到15.5%;旭輝(884)及龍光(3380)的債券跌幅亦超過一成。債價大跌也拖累正股出現沽壓,恒大昨日跌幅達8.75%,龍光及旭輝亦跌逾半成;融創、雅居樂(3383)及富力(2777)跌逾4%。這反映投資者對美元走強及內房銷售大減的憂慮,亦擔心會否影響未來以新債冚舊債的進程。

內房犧牲價格谷銷售

內房銷售額和盈利能力掛鈎,融資能力亦取決盈利表現,近日肺炎疫情大大影響了內房的銷售。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首兩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近四成,而銷售金額亦跌近36%。雖然部份內房銷售表現優秀,如恒大利用「恒房通」平台實施網上銷售,截至2月底實現網上認購金額逾1,026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該月銷售金額上升107.8%不及同期銷售面積152.3%的增長,意味不少銷售是犧牲價格而換取的,情況不太健康。

由於內房的入賬方式是需要項目交付後才可入賬,故由簽署合約銷售至確認入賬需約一至兩年時間,所以現時銷售數字不佳的情況,要到2022年至2023年才真正反映,預期2023年及2024年發新債券以取代舊債會相對困難,從而導致債券價格受壓。

部份房企恐資不抵債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認為,現時情況下,樓房並非迫切要買,國民現時都未敢外出,內地的樓市氣氛轉淡,而且樓價正在下跌,進一步減低購買意欲。而樓價下跌,加上資金未能回籠,房企資不抵債的情況有可能出現,最後導致資金鏈出問題。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則認為,若有房地產公司因此結業,影響必然極大。不過從內地穩經濟角度而言,他認為銀行不會斷水讓內房爆煲,亦會從政策上配合發展商賣樓。現時內房債券被拋售,相信是投資者手緊要套現,未必等同會出現債務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