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武漢肺炎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疫情,重創疫情源頭中國。繼年初至今公佈的多項經濟數據遜預期,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與GDP息息相關的「三頭馬車」全部跪低,數據均創歷史新低;有分析預期中央會進一步升級貨幣及財政寬鬆措施救市。
被稱為中國經濟「三頭馬車」的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及工業增加值,今年首兩個月數據齊齊插水。固定資產投資錄33,32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挫24.5%,遠遜預期的跌2%;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8,938億元,跌2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2,130億元,按年插20.5%,市場原預期跌4%;期內餐飲收入按年跌43.1%至4,194億元、商品零售及網上零售額亦分別挫17.6%及3%。
失業率升至6.2%
工業增加值插13.5%,其中製造業跌15.7%。貨物進出口總額錄41,238億元,按年跌9.6% 。出口按年跌15.9%;進口按年跌2.4%;貿易逆差426億元。房地產方面,全國開發投資按年跌16.3%;期內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方米,按年跌39.9%。此外,失業率亦上升,上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較去年12月升1個百分點。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表示,實施隔離措施拖累春節的消費旺季,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下跌;而大面積的限工限產措施,也令製造業和投資活動收縮,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走下坡。他料貨幣及財政寬鬆措施或會進一步升級,以應對外需走弱的影響。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指,肺炎疫情令中國今年首兩個月由工廠到消費都停止增長,「隨着疫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全球需求及供應鏈已斷裂,加上市民減少外出,經濟需求大幅萎縮。」道富環球市場高級多元資產策略師陸庭偉表示,中國需要將注意力轉向重振國內消費,他相信人行會採取貨幣刺激措施,為資本緩衝能力較小的消費者和銀行提供資金。該行料經過首兩個月的低谷後,第二季經濟或會反彈。
統計局指,疫情影響屬短期、外在及可控的,社會大局將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