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沙士疫潮期間曾推介過《第四級病毒》(Level 4: Virus Hunters of the CDC)這本書,最近因武肺疫潮肆虐全球特地再找出來看,閱後對歐美發達國家為何在疫潮下手忙腳亂有些體會,可以分享一下。
多年未受威脅 官民缺危機感
這本書由一對病毒學家夫婦Joseph B. McCormick和Susan Fisher-Hoch合著,說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世界各地特別是非洲追蹤、研究各種可怕新病毒如伊波拉、拉薩熱病、退伍軍人症以至愛滋病的經歷。他們這樣的「病毒獵人」當時非常罕有及重要,因隨着非洲開發及人口暴增,原始森林及草原大幅被破壞,原本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動物棲息地一一被攻陷,自古以來寄居在某些動物的病毒短時間內因動物宿主被驅趕殺絕而要另覓新宿主,當中有些成功變異變種,可跨過物種的界線跳到人類身上,引發各種前所未見又可怕非常的疾病。以伊波拉為例,它令病人無法吞嚥、全身劇痛、眼睛裏的血管破裂、牙床流血、內臟出血、高燒不退,染病入院後不到10天便可能返魂無術,在極度痛苦中死亡。
此外還有愛滋病。病毒原只寄生黑猩猩身上,其後因人類大肆闖入野生動物棲境而成功轉到人類身上寄居及生長,隨非洲的貨運線(貨車司機、妓女、碼頭工人及貨船水手)傳到世界各地,並透過體液接觸(性交、共用針筒等)逐步在人類間擴散。自80年代初開始有十多年,愛滋病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世紀疫症,直到90年代中後期發明「雞尾酒療法」,成功控制病情嚴重性,大幅降低死亡率(特別是發達國家)後,對愛滋病憂慮才明顯減輕。
可以說,愛滋病已是上一次對歐美國家、人民最大的疫潮威脅,其他如90年代末在香港爆發的禽流感及2003年的沙士都沒對歐美國家政府及人民帶來太多威脅,染病人數少,影響轉瞬即過,像是小小的漣漪般過後無痕。剩下足以威脅歐美民眾的傳染病就是季節性流感。對歐美政府及民眾而言,流感早已跟人類社會長存,每年都會出現,當中有多種流感病毒更已有疫苗預防。
按歐美一般民眾的經驗,即使惹上感冒也能靠自身體力及多留在家中休息而痊癒。正因為近30年來疫症威脅彷彿已成歷史,西方國家從官到民漸漸麻痹大意,對新病毒及疫情容易掉以輕心,不覺得有逼切需要採取有力阻隔措施;至於官員政客則不想阻擾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以免開罪選民,或被指製造恐慌,只好一廂情願相信像感冒的新疫症可以自行痊癒及過去。結果,大部份政府到情況失控才出手,措施來得too little too late,疫情便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客四出播毒 疫情難遏制
此外,今次武肺疫潮跟以往幾十年的新病毒或「奇難雜症」不同。以往的新病毒往往來自非洲,只因大規模開發處女地才有機會跳到人類身上。但由於非洲內陸交通不便,與全球政經關聯有限,旅客到訪當地再帶回病毒的機會少之又少。以伊波拉這種可怕病毒為例,它在非洲一直未能根絕,卻很少能走出非洲以外傳染其他地方;這除了因病毒殺傷力強,患者很快住院無法活動外,非洲遠離全球交通網也是重要因素。
武肺疫潮卻不一樣,它來自高度發展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後,中國經濟全方位與國際接軌,又接上了全球交通脈絡;而中國旅客出遊人數、比例更是逐年上升,近年已成歐美各國主要遊客來源。偏偏這個已相當發達的國家居然因「食野味」而爆發沒疫苗及解藥的新病毒,歐美以至全球各國根本沒法提防,並因彼此交通來往太密切而難以像非洲小國般來個封城封關把病毒擋在門外。於是,大量入境內地遊客成為難以追蹤的流動播毒源頭,把病毒帶入風景區、社區(意大利米蘭等地),到大家驚覺疫症爆發,新病毒已在社區擴散,難在短期內阻遏。
總而言之,歐美各國承平三十多年對新疫症早已沒實質及心理準備能有效應對,再加上病毒又在十多年來已成緊密政經旅遊夥伴的中國原發,情況就如身邊人或緊密接觸者染病,歐美國家疫情豈能不來個大爆發。目前只希望她們的公共醫療系統不會崩潰,能好好救治病人及遏制疫情,不然歐美以至全球經濟很快會進入ICU。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