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請願網站「We the People」3月12日出現要求美國提名台灣衞生署長陳時中擔任WHO總幹事的聯署。內容指陳領導台灣有效對抗武漢肺炎疫情,美國政府應依照《台北法案》,提名陳時中取代現任的譚德塞。
對於這個聯署,陳時中以「博君一笑」低調回應。《台北法案》才剛在美國兩院通過,特朗普還未簽署,法案要求美國在國際上「支持並確立台灣的國際地位」,行動還遠未展開。但聯署意義在於反映世人意向,要成事恐怕言之尚早。
現實的發展是:譚德塞因媚中而帶來疫情席捲全球的災難,已經犯眾憎,網上發起要他下台的聯署,人數接近50萬;而台灣在這次抗疫中,獲全球輿論好評,政府提出的所有政策和對人民的建議,都得到支持。陳時中作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台灣人因此笑說,我們要「順時中」,不要「逆時中」。
台灣鄰近中國而又有八萬商人居大陸,這次瘟疫由中國製造而致全球大爆發,而台灣的確診人數到昨天為止只有59例,顯見政策堅定、及時。陳時中回答BBC關於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指出五點:一、警覺性高、防疫啟動快;二、借助以往SARS、H1N1防疫成功的經驗;三、專家在醫學公衞上的認知提供寶貴意見;四、強大資訊化的力量;五、完整的健保體系。
台灣的專家,不僅是提供意見,而且是主導政府的政策。台灣決策層多人有公衞背景,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副秘書長陳其邁、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都是醫生出身。資訊化力量就有賴政府內閣中最年輕的政務委員IT人唐鳳,她在口罩荒時處理好網購系統,促成「即時口罩供應地圖」和「口罩實名制」等防疫措施,抑制漲價和穩住人心。全民健保,使醫院在第一時間可掌握誰去過武漢,而口罩可以實名發放。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是這些。陳時中在和各國駐台代表使節開會時,說他沒有辦法判斷疫情趨勢,最有資格作判斷的,一是中國,它案例最多,來龍去脈最清楚,可是中國講的大家都不相信;另一是世衞,它專家最多,國際的資料最全,可是偏偏WHO從來不講話。其實世衞哪裏是不講話?只不過所講的一面倒向中國而變得一樣不可信罷了。
因此,台灣抗疫成效領先全球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不相信中國,從政府到老百姓都不相信,自然也不相信充當中國馬屁精的世衞。而這種政府與人民建立在不相信中國基礎上的抗疫合作,就使台灣儘管民間交往與中國密切,也能夠成功抗疫。
這種不相信中國的穩固觀念,在一年多前民間並不存在。2018年底,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民望跌進谷底,國民黨韓國瑜崛起,所向無敵,許多人認為今年1月大選,國民黨躺着都會贏。一切改變來自香港的反送中。如果沒有反送中,國民黨在大選中贏了,這次台灣會如此上下一心地抵禦來自中國的病毒嗎?
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香港,在這次疫情全球大爆發中,至今似乎還挺得住,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反送中導致香港市民普遍對來自中國的疫情訊息不相信。同台灣不同的,是政府乃中國附庸。於是,市民連政府也不相信。政府不是叫市民不要戴口罩嗎?若大家都聽了,香港會怎樣?
放眼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就是對中國不設防和相信世衞的國家。友人說,這次是:反中得救,親中一鑊熟。瘟疫蔓延時,中國隱瞞、造假,延續及擴大不可信。正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