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訴求終止獨裁體制

四大訴求終止獨裁體制

【歷史回望】
1980年代後期台灣政局風起雲湧,從宣佈解嚴到解除報禁、黨禁,隨之而來的是蓬勃發展的社會運動,野百合學運發生在1990年3月16日,6,000名大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拉出寫有「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皇帝的壓榨」的白布條,提出四大訴求,為「野百合學運」揭開了序幕,打破當時國民黨威權獨裁政治體制。

圓山「國是會議」落實改革

野百合學運的時間不長,從3月16日至22日,為期只有六天,全台數千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靜坐,向當時政府提出四大訴求,包括一、「解散國民大會」(主要職權為選舉正副總統、修憲等,類似對岸的全國人大),因當時國民大會由將近半世紀未曾改選的700名老國民代表組成,他們決議將其任期延長為九年,並自行追加出席費,觸發市民不滿;二、廢除架空中華民國憲法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該條款是憲法附屬條款,容許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擴充職權,包括延長總統任期等;三、「召開國民國是會議」,讓跨黨派商議國事;四、「提出民主改革的時間表」,公開前三項訴求達成的時間表。

時任總統李登輝3月21日接見53名學運代表(圖),承諾同年6月28日在台北市圓山飯店舉行「國是會議」,與會者除了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還有美麗島事件受刑者、民進黨領導人和海外黑名單人士,召開朝野協商,最後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共識,並透過法定體制逐一落實。
■記者廖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