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股疑濫發通告谷股價業界:難追查 公司無後果

口罩股疑濫發通告谷股價
業界:難追查 公司無後果

【財經專題】港交所(388)鼓勵上市公司多作披露,以增加透明度,但近期有超過10間上市公司利用「披露易」平台,在沒有具體計劃及提及風險下,不斷刊發自願公告,聲稱計劃開拓防疫業務,例如生產口罩、收購消毒用品公司等。口罩最終是否能生產成功不得而知,但股價已「疫」市爆升逾倍,近期則隨跌市下挫。

有市場人士指,部份上市公司確有濫發自願公告之嫌,建議監管機構宜作諮詢檢討相關機制,但認為指引宜鬆不宜緊,反而應對公司秘書及財務總監加強教育,讓他們有足夠認知做好公告把關人的角色。

股價爆升後無下文

武漢肺炎肆虐令全球出現口罩荒,多隻小型股即一盡「社會責任」,變身為「口罩概念股」。經營「Veeko」服裝店的威高國際(1173),自願公佈已簽訂購置口罩生產機的合同,預計本月底投產。消息公佈後股價隨即急升近2.6倍,不過,該公司暫時未有再出公告提及生產口罩,經電郵查詢多次亦不獲回覆。

作為食品供應商的「GEM仔」Cool Link(8491),上月亦連發兩份自願公告,分別稱收購消毒產品代理商,以及「計劃」收購網上醫療中心,股價分別最多乾升30%及10%。不過,公司暫未有交代收購詳情。

事實上,翻查大部份近期類似性質的自願公告,大部份都沒有具體落實,只是公司「計劃」、「申請中」等。

香港獨董協會常務副會長盧華基指,若公告內容空泛,的確有「抽水」的嫌疑。但現時港交所的指引是自願公告的內容必須和公司有密切關係及真實,除此之外,就沒有給予其他具體指引。他指部份上市公司有濫發自願公告之嫌非今日的事,建議監管機構宜作諮詢檢討相關機制。事實上,公司最終是否成功生產口罩,投資者難以追查,「佢話考慮咋嘛,最後可以因為價錢而買唔成,你冇辦法指摘佢哋。只要投資額唔達到須披露水平,公司到時亦冇需要出公告話你知。」

把關人需加強教育

他認為問題最根本是公司秘書及財務總監的質素,但現時部份「把關人」非由香港人擔任,他們對本港上市規例或不熟悉及缺乏經驗,又沒有和港交所保持緊密溝通,導致有時出現「奇怪」公告。他建議,港交所應對公告「把關人」加強教育,令公告更準確符合投資者的期望。

在芸芸「口罩股」中,本身從事網上零售的香港電視(1137)可謂最得益。該公司上月初在fb出帖稱斥資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購買口罩機後,股價隨即爆升逾三成,市值一度超過TVB(511),其後趁高位配股集資,實際落袋逾4億元。

記者:陳雪蕾

香港獨董協會常務副會長盧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