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抗爭需面對雙重霸權

港抗爭需面對雙重霸權

【學者分析】
【本報訊】從野百合學運、野草莓學運(2008年)到太陽花學運,台灣的民主運動帶來的不僅是民主化與選舉政治,還包括對台灣前途影響的能力。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向本報表示,野百合世代的怒火,其實是指向威權體制與族群中的殖民性格。他又指,野百合當初只需打倒國民黨,但現時港人要應付的是,「林鄭傀儡政權和背後的中華極權帝國。」

北京炮製香港威權體制

吳叡人稱,台灣戰後民主運動從二二八就開始了,中間至少經歷幾波運動,野百合運動是黨外民主運動促成政治解嚴的產物,雖不能說是「民主運動第一槍」,但確實是「90年代台灣民主化的第一槍」。野百合學運所反抗的是兩層支配,首先是威權獨裁體制(國民黨)對人民參政權的剝奪與壓迫,還有讓年輕人感不滿的國民黨威權體制內包含的族群或種族歧視,以及外省族群霸權。

講到野百合與民主化的關係,他認為,野百合運動促成了國民黨內本土改革派李登輝,與在野民進黨激進路線的結盟,打倒黨內外省保守派,鞏固李登輝政權,從此開啟90年代在李登輝主導下的台灣政治民主化。比較起當年國民黨政權與現今香港特區政府,吳叡人強調,兩者都是威權體制,最大分別是,國民黨治下的台灣是獨立國家,國民黨獨裁統治是自主的;香港則受大陸支配,香港威權體制是北京炮製的,特區政府毫無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