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界波折重重,各項賽事在上學年因社會運動無限延期,眼見一月復賽在望,武漢肺炎卻突襲香港,本地所有學校停課,學體會也在三月宣佈取消一切賽事。以教球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教練首當其衝,自一月底的農曆新年假期起,工作跌至近乎零,政府對體育界的苦況視若無睹,一班教練只能設法自救,盼望能跟同行捱過難關。
記者/攝影:許嘉明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呂銘彥(阿彥)、官健好(好姐)、曾友正、朱耀明(朱sir)及林碧怡等籃球教練異口同聲指工作為「手停口停」的時薪制,因此疫情令收入大跌,執教浸信會永隆中學及兩間小學的碧怡更指,若然單計校隊薪金的話,在疫情爆發後已是零收入。
比起一班資歷深的前輩,24歲的阿彥早已有感籃球不能成為其終身事業,因此早在一月毅然投身保險行業,希望趁年輕及早轉型,「靠教波搵食,長遠嚟講唔係好穩定。好似社會運動同疫情令所有班停晒,我身邊好多朋友都係零收入。」執教約六年,現時返回母校北區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男籃的阿彥透露,疫情爆發後學校也未有提供任何經濟上的援助,加上教練一般需填寫教球時數,再等校方審批支薪,在學校停課後一切行政工作也未能及時處理,「我交咗表,但到𠵱家過咗兩個月都仲未收到支票。」
英華書院主帥朱sir則表示校方願意讓他網上教學,並向他支付薪金,但同時執教甲一滿貫和甲二安青的他也坦言收入下跌約8至9成。雖然大家在場上經常看到朱sir身影,但他卻表示另有正職,「我一直都覺得教練冇保障,所以一路維持教波以外嘅工作。」至於執教可立中學、匯基書院(東九龍)及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友正,則大嘆疫情嚴重影響生計,雖然匯基願意墊支薪金,但終究已兩個月接近零收入,加上近日確診強直性脊椎炎,令其情況雪上加霜:「疫情爆發令收入大減,同時要面對病患,心情都好低落。」現時他較多留在家中照顧就讀小一的兒子,而原本半職的妻子則變回全職,賺錢應付家中開支。
工作叫停,不僅令一班教練構成經濟壓力,好姐透露早前在社交媒體全是同業吐苦水的帖文,令她的心情隨之變得沉重,最後索性關閉社交媒體一星期,以免負面情緒爆發。為了政府早前推出的「隊際運動五年發展計劃」,好姐一年前更放棄教席,專心執教香港女籃,但疫情令她大失預算,現時只能透過小班教學維生。跟其情況相近的碧怡則指出自己跟丈夫合力營運籃球訓練學院,現時的收入來源也變成單對單的技術訓練班為主,幸平日有儲蓄習慣,現時也能維持生活。
疫情蔓延,香港各行各業皆受嚴重影響,早前政府推出300億抗疫基金,惠及飲食業、零售業、建造業等行業。雖然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界別議員馬逢國二月底表示,會向政府爭取在抗疫基金中向體育界提供支援,但最終卻未得一分錢資助。
對於相關政策,一班教練或氣憤或無奈。不過阿彥指政府一向忽視體育界,故對此不太意外,「邊會突然一日政府見到運動員冇飯開就畀錢你?不過想呢項運動有進步就要有全職。因為個個都覺得為興趣又搵唔到食,但全心全意先會做得好。」好姐更批評馬逢國對體育界毫無支援:「我哋都對社會有貢獻,唔係有獎先算有貢獻,但𠵱家只得年滿18歲公民嘅普通權益。接近兩個月冇收入,呢一萬蚊夠做咩?買口罩同食飯都要錢。」
NBA日前因武漢肺炎停賽,小馬班主古賓(Mark Cuban)承諾向時薪制員工提供援助,騎士球星路夫(Kevin Love)也即時捐款,盼工作人員能度過難關。反觀香港在疫情爆發後,揭示一班作為自僱人士的教練卻毫無保障的事實。不過籃球正是一班教練的謀生本領,不少教練也希望捱過疫情繼續執教鞭,但他們也渴望經此一役後,球圈可成立工會,若以後再有意外也能團結一致,有所保障。好姐直言今次疫情令她覺得申訴無門;阿彥則指:「點解香港先有呢個情況,外國又可以有咁多全職教練?根本係制度問題。」
除了成立工會爭取權益,友正及碧怡更希望校方可以將聘用運動教練的方式從時薪制,轉成每月有底薪的方式,後者說:「未必要好似老師咁每年跳point,但每年簽約都有底薪,咁會更有保障。」一班教練在這段被迫「停工」的日子只能趁機增值自己,並盼望疫情盡快受控,跟學生能除下口罩,再於籃球場上呼吸自由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