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聰在now時事全方位節目說:「香港人防範疫情的態度似乎有些鬆懈了,街上戴口罩的人也似乎少了。」
左丁山卻不認為如此,現在每天在圓方落地鐵到國金商場,極少見到有乘客不戴口罩,在中環街頭,偶爾碰到不戴口罩人士,毫無例外都是外國人。天氣稍熱的時候,左丁山戴着口罩在中環行街,面都發熱,痕癢漸生,忍不住用手指摸鼻摸眼摸面,明知是犯了醫生所說的大忌,也顧不得那麼多了。CNN有一篇小文How to stop touching your face,讀了也是白讀,澳洲有大學研究指出,常人經常於一小時內用手摸面廿多次,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常以手指篤面或撐面,便是一例。最近美國有一位衞生官員,女性,對着記者讀稿,是說:「不要用手摸面……」讀畢,便伸出食指摸舌頭,沾一些口水來揭下一頁的讀稿,動作讓全場記者嘆為觀止。
既然停不了摸面,唯有常備一支酒精作噴手消毒之用,一般手部衞生消毒酒精多用透明圓形膠樽裝載,體積稍大一些,最近在藥房買到一款來自瑞典的Hygiene of Sweden手部消毒酒精,扁平長方形,剛可放入男士的恤衫袋,精巧方便,當然容量不大,只有20ml,含維他命B5,據說可以潤滑手指手掌。
入到餐廳吃飯時,口罩往何處放?因有醫生建議可用紙巾把口罩包着,再放入信封,於是成為流行方法。左丁山也是如此,總覺得擺放信封不大方便。上月,遇到陳茂波司長,有人送他一個「口罩暫存夾」(Maskeeper),波叔話:「要向政府申報收取了一份禮物。」對方說:「十元八塊的口罩夾,不用申報吧。」左丁山見狀,唔執輸,查出設計生產商,買了五十個,現在把口罩除下放在這個如普通名片大少的口罩夾,可以放在恤衫袋,而口罩夾用循環物料製造,表面平滑可用酒精消毒,常保潔淨。前幾天卒與設計人見面,兩位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太古設計學院的同學Maurice與Steve,在2003年創業,剛碰上沙士疫情,靈機一觸,設計了一款軟膠鎖匙扣,似膠手指,供人碰觸升降機開關之用,曾大賣特賣,為初創事業打響了頭炮。今年又碰上冠狀病毒肆虐,他倆在酒樓見人客用不同方法擺放口罩,便設計了這款口罩暫存夾,在香港製造,一推出便賣個滿堂紅,誰知進軍台灣市場時,便知道了大陸盜版貨已經搶先了一步,Steve為之氣結,他說:「我們創作的產品,還未註冊專利,樣本在網上出現不久,大陸便有廠家照抄,更快生產,成本更平,香港創意企業要生存確不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