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翻轉教學訓練自學

【教養之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翻轉教學訓練自學

武漢肺炎停課之下,許多老師改用Zoom網上教室。困難逼人們反思、改變,大家都在進行新嘗試,eLearning的熱潮帶動社會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省,重新正視「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價值。香港有一群老師多年來致力推動翻轉教學法,希望藉此顛覆學生的學習心態,讓學生從被動學習慢慢進入人生最有價值的「自學mode」。

翻轉教室,顧名思義,重點在於「翻轉」。怎樣翻轉?香港翻轉教學協會主席、ICT及數學科老師夏志雄解釋,那是藉着改變課堂的設計,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改變同學的學習心態。

傳統的課堂是這樣的:40分鐘的堂,老師教書、同學聽書,然後做練習或活動,放學回家做功課。這模式帶來的問題是:老師課時緊絀,要趕進度,同學安靜坐着吸收知識。同時因為課時緊張,沒有太多空間進行小組討論、讓同學發問……久而久之,學生變得被動地學習。

中學老師夏志雄(中)和薛子瑜(右)熱心推廣翻轉教學法,期望學生藉此建立自學能力。

去年協會參加重塑教育挑戰日,「薯片叔叔」曾俊華也在場觀摩。

協會找來八位老師分享他們的翻轉教學經驗,滙集成書。

網上預習 學生提問更精警

翻轉教室的課是這樣上的:老師預先拍片講解,早早傳給同學;同學在上堂前一、兩天到網上預習。上堂時,課時不再需要用來教書,改用作解答同學的問題、進行高層思維、評鑑和討論等的活動。夏Sir說:「成功的翻轉教學,放學之後不需要再有功課。」

九年前,夏Sir已應用翻轉教學法,拍片教中學數學,見證同學們上堂變得日益精靈。「最大的轉變,是以往同學覺得學問的開始,是始自老師上堂開始教的內容;現在學問的開始,則是同學自己上網學。心態很不同。」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教育界的理想。能讓同學進入和習慣自學模式,將終身受用。

數理科是較易引入翻轉教學法的科目。夏Sir說,以數學為例,很多課堂內容若用拍片來解釋,同學會更容易明白。「例如我教畢氏定理(Pythagoras' theorem),我拍片會利用圖像去解釋這理論,講解清楚後,會有網上預習題。這些預習題,同學若做錯了,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重做,重做次數不限。我上堂前看一看全班的網上預習題表現,就知道同學到底明白了多少。」隨後的課堂,夏Sir就不必再花時間從頭解釋畢氏定理,而是解答問題、設計活動和比賽等,上堂的互動性因此提高不少。

文科又怎樣?香港翻轉教學協會人文學科召集人、中史科老師薛子瑜表示,文科的翻轉教學法有別於理科。以中史為例,他會將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先放上網,同學預習後,課堂主要用來進行討論、分析、應用、評鑑等高層次的思考。「同學預習是需要回答網上提問,我上堂前會先看一遍同學在網上的回應,哪些環節不懂、哪些同學較弱,入課室之前我心中有數,上堂時就可以對症下藥。」「有預習的同學,上堂的眼神不一樣。他們雖然依舊眼定定望實你,但腦子裏不停思考,一些成績中游的學生更會爆出幾個精警、連尖子學生都問不出的問題。」薛Sir笑說。

Train the trainers,協會成員主持各類教師工作坊,分享電子工具的應用心得。

拍片教學 未來新趨勢

夏Sir則說:「以往同學很少在課堂發問,其實有很多因素:老師要講書、冇時間;問了又怕被同學取笑、又驚阻礙了老師的教學進度……『翻轉』之後,除了同學的分數普遍有進步,更發現學生上堂時的眼神精靈了,大家經常發問。問問題的次數,可以比以往多出十倍!」踴躍發問,正正反映同學的腦筋變得靈活、上堂變得專注。「我會將整學年課程的影片放上網,有些好學的學生,開學一個星期已經自學上學期大部份內容;有些有自我要求高的學生,會將做錯的題目自動再做一次。」夏Sir說,上課時間充裕了,讓他可以照顧不同進度的學生。另外,翻轉教學亦不一定只在中學進行,協會內一些小學老師也在高小班級進行翻轉教學,成效不俗。夏Sir九年前開始醉心翻轉教學法,2016年籌組香港翻轉教學協會,希望在本港教育界宣揚這套反轉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法。現在協會有二百多名老師會員,協會也不時派代表去教育局的工作坊,教導老師們拍片技巧,分享經驗。「我們的角色是train the trainer,未來的教學趨勢一定離不開eLearning,老師也需要改變思維,作好準備。」

採訪:譚暉
圖片來源:香港翻轉教學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