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叔.叔》的劇本,是楊曜愷參考香港同志長者口述歷史《男男正傳》的故事寫成的。作者Travis江紹褀是他在倫敦時認識的朋友。當他從紐約回港,尋找同志劇本的時候,在香港大學教書的江紹褀將這本書給他看。他看後覺得感動,尤其是當中關於一個的士司機的夕陽同志的故事。楊曜愷在江紹祺的協助下,親自訪問書中故事的主角,甚至一些書中未有出現的同志。遺憾的是,夕陽同志故事那位的士司機,已經不在人世,他就是《叔.叔》電影中,由太保飾演的阿栢。
「開始搵(演員)嘅時候,我諗住呢套戲揾啲有名嘅演員,可以多啲noise(談論),但係好快已經收到好多rejection(拒絕),好多都唔答,或者好遲都唔覆,或者揾秘書嚟推你,頭嗰三個月,完全無聲無息。」楊曜愷說,導演關錦鵬都有幫手找演員,但係都「冇結果」。
幸好楊曜愷看中《明媚春光》中飾演「鹹鹹濕濕」老竇角色的老戲骨太保,而太保的太太親自看過劇本後,覺得老公會有得發揮,便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太保的一柱擎天,再找來在銀幕上已「出櫃」的袁富華做對手,終於有了戲。
電影行頭,長者戲被視為票房毒藥,同志戲差不多,兩種元素混在一起,大抵就知道票房有多少的保證。贊助及片商的冷淡,可想而知。楊曜愷透露,有一些片商表示,如果改一改個結局,讓這段地下夕陽同志情「出櫃」,或者「六國大封相」,先至會考慮投資。
這種際遇,楊曜愷也是慣見。2000年,接手已停辦兩年的香港同志電影節的時候,有單位說「你有錢咪做囉」。結果,直至今天,楊曜愷都是每年同志電影節的主席。
楊曜愷說:「好奇怪,我好細個都冇(因為同志)shame(羞恥)。喺學校啲鬼仔嘲笑我,我都唔係好大反應。」他很難接受,早前受訪的老同志中,竟有人在夜闌人靜的時候,跪在母親的神主牌面前請求原諒,認為「係你生成我咁㗎咋,下世我都唔會咁。」
《叔.叔》的結局,忠於導演的半寫實原則,讓兩名已有兒孫的同志,回到各自的家庭,像戲中青山唱的主題曲《微風細雨》,只是一個偶然共尋覓的秘密。
楊曜愷笑言,少年時,生活空間就是由中環的家到學校,最遠去到銅鑼灣。偶爾隨母親乘渡輪過尖沙嘴,還記得她常說,「風大呀,着番件衫。」他懷念以前寬闊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