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間回到1998年。當年的NBA,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剛剛二度退役,聯盟急於造神;但凡司職2、3號位,復又表現ok,幾乎統統會被冠以新MJ外號。當時芸芸新星之中,我特別喜歡卡達(Vince Carter),總覺得他最具接班資格:與MJ一樣北卡出身,與MJ一樣彈力驚人;最重要的是— 他的名字恰巧與我相同,嘻。
當年被寄以厚望的新星,最終還是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成就,單以獎項計算,其職業生涯也難以符合大眾對「偉大」的定義;新人王、入樽賽冠軍、奧運跳過七尺長人大概也填補不了無冠遺憾。可是我還是堅持,獎項數目絕非量度球員成就之唯一標準。新人年,他隻身前往寒風刺骨的多倫多,一手提升當地籃球風氣,這是種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努力維持狀態,就算年過不惑,滯空入樽看來依舊無比輕鬆。
相比體能,我更欣賞他步入中年後的他那種知所進退。放眼今日香港,幾多人習慣把「廢青」二字掛在嘴邊,貴古賤今,日夜批評後生仔不足成大事,把年輕打壓成原罪;看看VC,場內場外與比他年輕近半的隊友相處融洽,從未有過更衣室傳聞;年紀大了,半人半神都甘願安份做好角色球員本份,把經驗傳授新人,因而贏來上下尊重。以他這種級數、曾經的頭號球星、最後一擊的必然人選,要放下身段,不易;22季的堅持,就更加難得。
除了指環數目,還有許多事情可以體現偉大,卡達就是這種勝利以外自我價值的最佳詮釋。本來一早打算前往美國送別VC,但見疫情肆虐只好作罷;如今連整個NBA也要停賽,連好好看他最後一戰的機會都可能失去。想起他出道之時因勞資糾紛遇上縮水球季,如今又可能因武肺而少打15場,只能說句命運使然。
無常,是2020年的課題。有Kobe毫無先兆的突然離去,有VC突如其來的提早退役;世事難料,人生無常,當你以為還有許多光陰,原來一切已經悄然結束。活在當下,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