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望獲諾獎台作家 詩人楊牧逝世董橋:其作品靈秀而厚樸

最有望獲諾獎台作家 詩人楊牧逝世
董橋:其作品靈秀而厚樸

【文壇星殞】
已故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譽為「最有望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台灣作家」、詩人楊牧(本名王靖獻)昨日離世,享年79歲。楊牧15歲開始涉獵文學創作,60多年來創作不斷,認為詩作應該要介入社會,浪漫抒懷也直視現實問題,活出兼容並蓄的文學人生。著名作家兼香港《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讚揚楊牧的詩作靈秀而厚樸,在似水流年中呈現了深刻的現代意識。

楊牧享年79歲,詩文被繙譯成十數種外語,享譽國際。

與余光中、鄭愁予、瘂弦等台灣當代詩人齊名的楊牧,昨午在台北國泰醫院辭世。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表示,楊牧近年呼吸系統與心臟都有問題,上周被送進深切治療病房就昏迷不醒,過世時十分安詳。

1961年,胡適(左)和楊牧(右)於台北美國大使館相遇。

楊牧曾與家人暫居美國西雅圖。

2000年,楊牧榮獲第四屆國家文藝獎。

妻誦詩《雲舟》送別

妻子夏盈盈朗讀了楊牧的詩作《雲舟》給臨終前的丈夫聽。家屬希望低調辦理喪事,不辦公祭,計劃在武漢肺炎疫情過後舉辦追思會。楊牧近來因健康問題已鮮有在公開場合出現,對上一次是去年9月在台北出席研討會,楊牧當時坐着輪椅仍堅持出席。據轉述,有人說楊牧當時還可以行走,反應稍弱一點,但也有人說他還能跟認識的朋友談笑。

「我陪你走過無邊的廢墟,即便死去,我知道,你也還將活着回來」。楊牧1940年生於花蓮,在台灣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負笈美國,六十年代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留學時參加聶華苓創辦、有知名作家搖籃之稱的「國際寫作計劃」,此後先後在美獲藝術碩士和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楊牧就讀花蓮中學時已大量涉獵中外文學作品,並以「葉珊」為筆名在詩刊投稿,早年作品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在美留學時經歷校園反越戰運動,楊牧感受到美國身為高度文明國家,卻同時也投入血腥戰爭的矛盾,1972年後改筆名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添加含蓄冷靜,更關心現實、介入社會。

曾寫詩悼六四死難者

1989年北京民主運動慘遭血腥鎮壓,楊牧寫下詩《你也還將活着回來——悼六四亡者》:「我陪你走過無邊的廢墟,即便死去,我知道,你也還將活着回來」。

著名作家兼香港《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昨對本報說:「我和楊牧失聯多年,我七十八他八十,老年人沒甚麼事彼此不打擾,往往一個不留神說走就走了。我不懂詩,楊牧的作品我讀了倒是懂了,也許因為詩裏隱隱然在似水流年中呈現了深刻的現代意識。在這樣一個書香淡遠、真情消減的年代,楊牧離去教人倍覺寂寥。幸好他的作品還在,而且還會有下一代的人要讀,要想,要懷念:那是一九四九年之後在台灣受教育受教養的讀書人才寫得出來的詩,靈秀而厚樸。」

另外,楊牧也參與出版業,七十年代初曾共同主編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出版一系列文學和哲學著作,影響一代台灣知識界;1976年又與中學同學葉步榮、詩人瘂弦、生化學家沈燕士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台灣純文學出版重鎮。
中央社/《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