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當然最好留在家中。退休人士,千萬要甘於平淡,在家看看書,洗洗碗,又是一天。今年三月份的紐約古籍展也不去了,省得戴着個口罩翻看初版的「愛在瘟疫蔓延時」。但是上星期因為要陪同老伴去看醫生,無奈之下只好懷着上戰場的心情前往。到了診所放眼望去,果然醫護和工作人員全部都嚴嚴的戴上口罩,候診病人之中倒有一半坦蕩蕩的沒遮攔不設防。看到了心中不滿;這些人不是很自私就是很愚蠢;不過後來朋友說也不必過度責怪,因為還有第三種原因:無法買得口罩。或許因為很窮?香港的確有人買不起口罩,只有買布回家親自動手做,又或者真的把口罩清洗之後晾乾循環再用;為了保存性命不惜做此等看似微弱可笑但是或許仍然有用的事情。戴上口罩的醫生也對戴上口罩的老伴說:「沒有必要我也不檢查你的口腔了。」連伊利沙伯二世也破例在授爵儀式中戴上手套。
本來在太平盛世看來婆婆媽媽的煩瑣事情,如今都成為一本正經的衛生措施,因為死亡一下子變得非常接近。還記得2010年回港和老朋友一同觀劇,便看到她戴上了透明膠手套在劇院大堂出現。又記得在很多年以前,香港有一陣子忽然流行高空擲物,除了花盆之外還有壞了的電視機。朋友說她出外要戴頭盔了。那時候心裏暗想這未免有點誇張,如今想來她倒是先知先覺的智者。我自己出門終於也帶備了一盒透明膠手套,否則上洗手間之後洗手再用赤裸的手去開門,等於白洗。餐廳裏的侍應一個個的用消毒藥水揩抹餐牌、桌面。這些在往日被看作神經質的舉止如今是必須的。人是在不知不覺間變了的。有一天,我突然發覺自己從信箱中取信之後也照樣洗手。誰知道這些信件郵件經歷過什麼樣的接觸。收藏恐懼的密室之門由他閉上也還罷了,一旦開了,門後的可能性簡直沒有止境。我們都聽到過這樣的真實故事:母親愛兒心切,將兒子的一切食具玩具及衣服都徹底消毒,結果是這兒子完全沒有抵抗力,並因此染病去世。母親痛定思痛,後來再養兒子就比較放鬆,反而活下來了。
生命原來很脆弱。只要一點點意外,多年經營出來的安穩天地可以一下子像紙牌屋一般傾倒。2011年的「世紀戰役」大家看過吧?真像是預言一樣。瘟疫的起因是推土機撞倒了一棵樹,驚動了樹上的蝙蝠;其中的一隻剛巧飛往豬圈,而口中的香蕉又剛巧跌落地上,給其中的一隻豬吃了。豬屠宰後上市場賣,又給人吃了。就是這麼一回事。十四世紀殺掉五千萬人的黑死病,起因也只是死老鼠身上的一隻跳蚤。
在這自求多福的時候,應該怎麼辦?能夠做到的便做,但也不要過度惶恐。因為惶恐本身也有很大的殺傷力。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