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教科大 評港式專欄近八股文

曾任教科大 評港式專欄近八股文

【本報訊】楊牧在90年代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在港期間的詩作不斷出現海洋的意象,例如《樓上暮》、《十二月十二日辭清水灣》、《一定的海》等。香港詩人鄧小樺形容楊牧詩作的世界深邃、廣闊,擅於以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筆觸寫鄉土景物,提升自己土地的尊嚴和高度。

鄧小樺對本報稱,她很喜歡楊牧的作品,形容他是台灣殿堂級詩人之一,留美期間研究西方古典文學,畢業後教授西方文學,桃李滿門,其不少新詩和散文創作都是有很多人研究的經典作品。「他對於知識分子寫作和文人寫作達到很全面的高度,例如他的詩有很強的哲理和很抽象的思考,但亦有很濃厚的感情,兩者激烈的衝突形成很和諧的推進」。

「閱讀楊牧的詩作,一方面覺得是知識分子的寫作,但另一方面亦覺得有強烈的靈魂。作品內裏有很多知識分子對人性的關懷,對知識和文學的熱愛。」鄧小樺舉例指,楊牧的散文集《奇萊前書》描寫其家鄉花蓮縣的奇萊山,「那本書『好蝦人睇』,第一個句子延綿了好多頁,一直變化下去,這是非常高的現代主義藝術高度,描寫在地的山川景物,表達對自己土地和文化的重視,提升自己土地的尊嚴和高度」。

另外,楊牧任教香港科大時,曾任香港文學雙年獎評判,曾經批判港式專欄文章,認為「文學創作不應該受到限制,受限制的框框在中國文化上說有點接近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