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客來港投保有退潮迹象。保監局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內地客新造保費為74億元,按年跌45%,按季跌23.4%,數據為2015年第四季以來新低;當中危疾、終身壽險及醫療產品仍是最受內地客歡迎保險產品,分別佔新造保單57%、34%和3%。
國壽市佔率第一
全年計,內地客貢獻新造保費434億元,按年跌8.8%,佔全港新造保費25%;兩項數據都是2016年以來新低。2019年香港長期業務新造保費為1,727億元,升6.5%,主要包括個人人壽及年金業務新造保費則為1,604億元,升11.3%;投連險業務新造保費118億元,跌32.4%。
按標準化保費(ANP)計算去年保險公司業績,中資企業以高息短期壽險搶佔市場似奏效。
國壽海外保費按年升72%至245.5億元,市佔率全港第一;中銀人壽升49%至138.1億元;太平人壽升53%至60億元,三間市佔率一年間升9.6%。外資友邦及保誠去年標準化保費收入同告下跌11%;滙豐人壽保費則升7%至177億元,僅次國壽海外。李澤楷旗下富衛升17%至32.9億元。
此外,去年因社會運動導致的索償毛額為13億元,當中逾10億元(約77%)索償來自財產損失。保險業聯會指保險公司承擔巨額賠償,發揮風險轉移作用,可減輕投保人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