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少人曾有以下的想法。在升降機內,只按自己樓層的按鈕,不按關門按鈕。那麼,因接觸可能沾有新型冠狀病毒而引致感染機會,豈不是減少了一半?那可是很明顯有效的措施吧?
我可以告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做,對減少受感染的機會實際上效用不大。為甚麼呢?關鍵在於「相對風險」和「實際風險」的分別。了解這兩者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上的應用,是家庭醫學必修課題。
舉一個例,在二十樓賞月,會否比在十樓更清晰,看到更大更明亮的月亮?答案是不會。因為月球和地球距離約38萬公里。而十層樓大約是0.03公里。你以十樓作為量度基數,二十樓自然是距離地面高了一倍。但以實際和月球的距離計算,卻只是微不足道。以肉眼是根本無可能察覺任何分別。
另一個更近似的例子,是六合彩投注。六合彩中頭獎機率大約是1,400萬分之1。買兩注比買一注的相對中頭獎機率是增加一倍。不過,數學上和實際上,1,400萬分之1和1,400萬分之2的分別不大。所以有一派理論,是與其買兩注不同號碼,更好利用兩注金錢的做法,都是投注在一組號碼。那樣,假如你幸運中了獎,被人瓜分的機會就大大減少。
再說回升降機按鈕與病毒傳染。理論上,單次按按鈕而被傳染的機率其實非常低。所以按兩次對比按一次所增加的實際風險,也會是少得差不多沒意義。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討論。當中建基於一個重要假設,就是每次按按鈕的風險非常低。假如你身處疫廈或重災區,則另作別論。還有,無論你何時按了一個或多個按鈕,之後也同樣要清潔雙手。
家庭醫學上的應用,就是別被單以相對風險表達的研究結果誤導。例如,有一項小型研究,指出長期服食某種產品可減少患某種罕有疾病機率達50%。但實際數字是由患病率1,000萬分之1減至2,000萬分之1。又例如,有一種不太有效的血壓藥,推出第二代產品,說效力加強40%。卻原來,第一代產品平均降血壓5mmHg。第二代平均降血壓7mmHg。實際改善不大。臨床上也不是十分有效的降壓藥。
故事教訓,是看研究結果要全面。有不少粉飾結果的方法,相對風險是其中一種。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