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冠狀病毒,繼有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大戰,把金融市場推至崩潰邊緣,碰上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而急切連任的特朗普是一位任性人物,行為難以預測,不知他看到目前局勢,會有何對策,令市場充滿不穩定性,正是市場大忌。
特朗普最容易的招數是出口術迫使聯儲局減息和量寬。聯儲局主席和現任理事,與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主席和人才相比,顯然低一班,上星期還未到三月份議息時間,突然在3月3日美國時間減息半厘,令人摸不着頭腦。減息本應刺激股市上揚,但股市這次不領情,杜指當日下跌786點,之後每日大幅波動,令聯儲局減息之舉,穩定作用全無。
如今石油價格戰在3月9日發生,聯儲局又有何招數?若不是減息太早,今星期才公佈,可能還有點穩定人心的作用,現時聯儲局公信力已失,即使在3月18日議息再減半厘至四分三厘,仍然不知是否有效。
要知道,冠狀病毒癱瘓了第一季的中國供應鏈,跟着嚴重打擊消費信心,目前世界性經濟問題已是一個供應、需求同時縮減的現象,在利率根本上已處於低位的情況下再減息,並非對症下藥。
簡單地說,當香港人今天不能到大陸、日本、台灣、南韓、泰國等地旅行的時候,其他國家也有互相封關的舉措,令航空公司、旅行社、郵輪公司、酒店、餐廳這些行業全部陷入「現金流斷絕」或「資金流中斷」的環境,銀行減息對業者有何用?這些行業需要的是生意、人流、現金流,利率低至一兩厘,甚至一厘以下,只是萬金油止痕,可有可無。意大利鎖國,生意全無,發債多的公司,付五厘息也好,付0.5厘息也好,同樣是苟延殘喘。
為了阻止冠狀病毒蔓延,各國各地的第一個策略是本國封城,第二個策略是對外封關,造成各地人民互不往來的局面,嚴重打擊國際性交流和旅遊業。封城封關能否持續一年半載,等到病毒消失為止?聽袁國勇教授之言病毒不會消失,整年與我們同在,那便極麻煩了,各國科學家非盡早找出治毒疫苗不可,世衞組織不似是有能力協調各國科學界的組織,或要G20國家領袖召開緊急議會達致共識,共同分享所有病毒資料,集中中英美法俄日德意的頂尖專家一起研發新疫苗,期望一年內有所突破,否則的話,封城封關曠日持久,必然導致世界經濟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