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單車變子彈仔 發燒友:我係型唔係飛仔

【港情講趣】單車變子彈仔 發燒友:我係型唔係飛仔

【港情講趣】
街車不是普通單車,車身會加裝龍頭、鳳尾和側板,顏色和圖案都會跟足不同型號的電單車,車架比一般單車長、「鵝頸」較低、手把位較闊,駕駛時需要低着頭,身體傾前,好像一粒子彈,故又稱「子彈仔」。

為讓愛駒更突出,街車發燒友會為自己的單車裝上不同包圍、燈條甚至在車尾裝套大喇叭,Kenny:「街車仔要型嘛,又喜歡聽歌,那些小型藍牙喇叭我們不用的。」他和Marco是現時香港少數的街車發燒友,分別有八年和十年踩街車經驗。二人都在屋邨公園見到其他街車友,覺得很有型就開始接觸,從此迷上。Kenny最瘋狂時每晚都踩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家,第二天一早起身上學、上課時睡覺,放學後又馬上去踩街車,生活彷彿只有街車。

十年前要買一架街車不易,有些零件已經沒有生產,要在很舊的單車舖才找到,或者要儲錢很久才可用高價收購。「可能要儲兩星期零用錢才買到一條胎。」Marco第一架街車花了一千二百元,十年前他還是一名初中生,積蓄都是多年來的利是錢和省下來的零用錢,「我的車算是當時最靚仔一架,我經常為它拍照然後分享到網上討論區。」他是街車界小明星,當時Kenny亦是因為他的大名而主動結識他。「有次出車,見到他(Marco)的車,便認得出他是『大圍肥仔』(Marco網名),於是硬着頭皮借他的靚車踩。」自此,他倆成了「街車之交」。

街車仔將自己的單車改裝成獨一無二,而且愛刺激,發明了不少獨有玩法。

儲錢兩周買胎 入車隊一齊玩

有些街車車頭會掛住一牌長條膠牌,上面貼有車隊和車主名字。玩街車要入車隊嗎?「那是自發的,入車隊通常只為結識朋友,有人一起出車。」一般來說,一個車隊會有不同分區,例如屯天元一個區,九龍又分另一個區。全盛時期香港有差不多二十個車隊,各車隊有不同標記,例如沙田車隊會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貼紙貼在車尾,而一般九龍車隊都會用「頭牌」。頭牌除有車隊和自己的名字,亦有其他喜愛的字句或歌詞,字都是車手自己親手鎅的!Kenny還記得第一次裝頭牌後,推車搭電梯回家時尷尬不已,因為電梯內所有人都見到他名字。

街車仔愛刺激,單是鬥速度已不夠,於是發明不少獨有玩法。比較BB班的有「車捉」,就是用單車來玩捉伊人,期間不可雙腳落地,可訓練速度和一般技巧。上一級的有「走龜」,「龜」是警察,街車友深夜相約在彌敦道「飛車」,有時因人多會一字排開佔了數條行車線,加上用大喇叭播音樂,很容易引起警察注意。他們此時就會極速四散,用不同方法避開追捕。難度最高最危險的則是「飛山」,用小型貨車先連人帶車上山頂,再踩單車衝下來,整個晚上就是來來回回不停上山下山。「傳說有人鬆開煞車掣,不用煞車衝落山!我怕死沒試過!」Kenny說。Marco就試過衝山時炒車失去知覺,入醫院三日,但他不後悔,「我們不斷尋求快感,於是就想除踩街外還有甚麼可玩呢於是就去飛山,真的很開心,但真的很危險。」

以往街車仔往往被人視為飛仔,皆因「夜蒲」、「大聲」、「三五成群一大班人」,但眼前的Marco和Kenny看上去很乖仔,談吐斯文有禮,完全和「飛仔」扯不上關係。最初Marco玩街車時,媽媽非常反對,害怕兒子學壞,「當時很多師奶街坊見我就如見鬼的,我一推車入電梯,她們就行開。」最後媽媽容許他玩街車,唯一要求是不可以安裝大喇叭。他沒有太介意旁人目光,因為他深知自己只是喜歡街車,沒有殺人放火,「我們是型,不是飛仔!」他形容街車友喜歡深夜出車,就如去酒吧飲酒一定要在晚上十二點後,但不代表他們是壞人。

中學之後,他們已減少踩車,但街車對他們來說是最美好時光。「很難想像若我從沒有接觸街車,我現在會是怎樣。」Kenny本身內向,但因為街車結識不少朋友,也明白年輕人夜蒲心態,現在打算成為外展社工。「我們小時候一定沒錢買到最好的零件,但我們依然會踩得很開心,因為很投入去做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只要把自己的街車改成個人風格,就已經是一大樂事,「我們不想自己的車和別人的車一樣,不想似香港人般,人人都像倒模出來的。」

龍頭部份貼滿貼紙,非常搶眼。記者試踩子彈仔,發覺車身很輕,重心移前,和普通單車感覺不同。

日漫美少女在側板現身。

單車變電單車 香港最神似

以前街車最高峯時期,全港約有一百五十名活躍街車友,但現在只剩五十人左右,以十三至十七歲的玩家最為活躍,「因為他們不用上班,有時間玩!」年紀稍大的就是「回味級」,只會有時相約聚聚踩車。「沒辦法,現時的小朋友不會落街玩,而且街車零件已絕版,從未入手的人很難買到需要的零件。」Kenny指現時他手上的街車零件是他畢生積蓄,「每件零件除了是一個價錢,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故事,可能這件是我突然在街上碰到的一個人賣給我,或者是跪求老闆賣的。」

與其說街車是一個玩意,不如說是香港獨有的另類街頭文化,「用單車去扮電單車,真的沒其他國家會做得這麼神似。」要街車友重拾昔日狂熱,沒有太大可能,Marco和Kenny只希望,二十年後仍然有人記得香港的街車是甚麼樣子。「若果大家有興趣,想入手去玩街車,不要怕醜,放膽去問,我們都很樂意教大家!」

不少街車仔都會在鳳尾加裝發光燈組又或大喇叭。

街車隊浩浩蕩蕩出發,追求高速度帶來的快感。

街車車頭常見「頭牌」,上面會寫了街車友的名字和所屬車隊。

Kenny(右)收藏不少珍貴街車零件,笑言零件是自己畢生積蓄。

「改裝無罪」,不少街車友都會為愛驅粉飾車身,這是街車文化之一。

facebook:香港街車群

記者:方嘉
攝影:譚樂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