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民戴口罩已約兩個月,連飯敍也要避免,市民何時才能重過正常生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訪問時表示,市民可以準備恢復正常生活,但「係適應咗(新型冠狀病毒)嘅正常生活,唔係好似以前咁,生活模式要改變」,包括市民外出要戴口罩,雙方要以「E.T.方式」手指隔空指對方來代替握手等,「你點知(疫情)幾時再發生?」但口罩不足問題至今未解決,袁國勇指市民可在每日更換的布口罩外,加上外科口罩;外科口罩以臭氧機或酒精消毒後風乾,可重用兩至三周。
恐如流感每年爆發
袁國勇表示,市民要習慣新型冠狀病毒像流感般會每年爆發,若想病毒完全消失,就要像麻疹般有96%人口受感染。他指出,未能預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有足夠人口有中和抗體;若突然放棄所有防疫措施,可能很快會有20%市民、即140萬人受感染,但社會能否承受有約1.4萬人死亡及拖垮醫療體系?他坦言現時做足防控措施,是「希望將痛苦攤開,如果無疫苗,可能要攤開痛苦5至10年」。
袁國勇認為,市民可準備恢復過正常生活,但這是指適應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生活,而不是會如以前一樣;例如市民外出仍需戴口罩,社交及見面模式也要改變,最少未來數月也不宜飯敍。
夏天疫情紓緩時,市民免疫反應較低,感染後令部份人有天然免疫力但症狀輕微,到冬天時或可令染病的人較少。但症狀輕微者多為年輕人,長者病情仍然會較嚴重。
市民要長期戴口罩,本港有否足夠口罩應付?袁國勇表示,市民可在每日更換的布口罩外,加上外科口罩;外科口罩每天噴酒精消毒後掛起風乾,或放在臭氧機下消毒,應可重用兩至三周。至於有港人生產可重用口罩,他相信亦可紓緩口罩緊張的問題。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