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權人物】描繪抗爭者背影 周俊輝超現實地記錄現實

【逆權人物】描繪抗爭者背影 周俊輝超現實地記錄現實

【逆權人物】
「我不需考慮怎樣轉換或編排,打開畫布直接、忠實地記錄便已有很大威力,因為我每天所見已非常戲劇性、非常荒謬。」──當代藝術家周俊輝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座山。

疫境嘆詠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一粒灰有幾両?八十後香港藝術家周俊輝大概會答你重如獅子山,重量大抵來自時局的荒謬。過去大半年,他被無力與創傷感壓得透不過氣,決意變身「社會觀察家」,用畫筆記錄我城的風譎雲詭。

「最初純粹不想讓自己與外在環境脫節,於是執起最細最細的畫布、拿出油彩,小幅的為每天所見所聞作原始、基礎的記錄。」6.12當日他在衝突現場拍照記錄,卻意外扭傷腳被迫閉關,於是洋洋灑灑的畫了幾十幅抗爭影像日記,月前有畫廊總監發現並主動邀請,周俊輝索性畫夠一百幅,開個展「背影」。

「這些畫是畫給我自己的,原沒計劃被看見,甚至想過把它們全部密封起來。因為不知何時何刻、相隔多久才能回溯這時期所發生的事。」命名「背影」,皆因各大型遊行、武力衝突,整場運動每個人都不想被認出,抓畫背影形成一種默契和精神。

周俊輝坦言,用藝術回應社會事件是無用、矯情的,他最初很抗拒。「何必刻意做一些作品出來,難道藝術家需要用創作當藉口應付事件?你要去幫忙或回應,便直接身體力行走出去!」

每個畫面都熟口熟面,你甚至可以說得出場景的日期和地點。色彩斑斕背後,格外映襯出人間的蒼白。

第一張畫的是6月12日幾個年輕人的背影,他們在示威活動現場收拾物資。

「新聞畫面多數捕捉放催淚彈或衝突場面,但我描繪時集中畫戒備中的市民,我想捕捉非主流新聞所見。」周俊輝回憶,當天抑鬱地將暴力畫面壓縮到畫作去。他一路畫一路對照歐洲包括羅浮宮一系列歷史繪畫,包括文藝復興巨匠Hieronymus Bosch荒誕的俗世樂土畫,猶如一場跨時空對話。

這次展覽作品中的第一張畫緣於6.12當日,他畫了參與示威的年輕人背影,一落筆便不可收拾。

去年10月,警察向清真寺發射藍色水炮事件,超現實的場面躍然畫布。

與昔日《電影電視繪畫系列》比較,周俊輝的新作多了一份瀟灑即興。

畫越細場面越激烈 「抑鬱加劇」

最大的作品都是看似平靜的畫面,記錄去年八月機場「和理飛」那張闊兩米的畫最大,畫了千人在機場靜坐;反而越細小的畫越見場面激烈,火光熊熊的理大和中大衝突,躍然於手掌般大小的畫中,超現實地「拷貝」現實,觀眾能代入畫中切身感受不安全感。

「為何會有一點火在馬路出現?為何在學校建築物旁邊會有黑雲?全部都是很超現實的畫面。就算退一萬步我們不在現場,只看畫的內容,它也有自己力量。」周俊輝夫子自道,這批作品中,火成為並不含蓄的象徵。

「火在細小的畫中經常出現,我把比較暴力、震撼的畫面刻意畫在小畫幅中,一來是一個對比,二來我想很快速地記錄,所以便畫在很細的畫面內。把事件濃縮、或壓抑地放在袖珍畫作中,我不認為有治療作用,反而把我的抑鬱加劇了。」

根據呂大樂的《世代論》,踏入不惑之年的周俊輝是成長於缺乏自決空間的第四代香港人。兒時經歷六四、成長期見證回歸、遇過沙士,如今在傘運與反送中社會運動中覺醒。他也比較關心社會,2009年與業界成立「工廈藝術家關注組」;2012年參選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組別選舉,卻敗給馬逢國。

在周俊輝的作品中,「身份認同+黑色幽默」從來是關鍵詞。

他擅長挪用經典藝術作品來作重塑或二次創作,這位全職藝術家有著名的《電影繪畫系列》,從港產片和西片擷取場景和字幕,流露對前英國殖民地在回歸後的迷茫與不知所措,還有香港的身份認同議題。他一直有抽離的能力,但這次實在無法不直視整個社會現場。

「我不算是個有情緒的人,回顧我以前作品,會覺得很理性,甚至有藝術家朋友覺得我過份冷靜。這次算是我投放較多個人情緒,但仍不會十分激動。」他強調,不相信作畫是一種精神治療,只是審視自己的情緒。

周俊輝以旁觀者角度從後觀看每個衝突場景,記錄抗爭者、前線記者和警察的劍拔弩張。

中大迴旋處最震撼 「無法畫出來」

「事實上在這大半年,我一樣有發惡夢、有自己也不察覺的轉變、有對着直播畫面熱淚盈眶,對我而言這事(表達情緒)已很過份,這是我一向不會有的反應。」老實的記錄,事情濃度已很高,情節比電影更荒誕,周俊輝悻悻然說:「每天所見已非常戲劇性、十分荒謬,(畫作)不需要我作任何編排已有很大威力,我只需忠實地把我每天所看到的畫在畫布上。」

數運動中最震撼周俊輝的畫面,他毫不思索就選母校中大衝突。大家都記得夏鼎基運動場燒着的墊褥升起的黑煙,或二號橋每幾秒便發射的槍聲,但周俊輝永世不忘是校園的迴旋處。「中間放滿物質,第一個圈停滿電單車和車手;第二個圈停滿私家車,基本上開私家車塞到無可能往前走,人人無懼地幫得一點得一點,這些我無法描繪或畫出來的畫面,在腦裏永遠揮之不去。」

香港,已回不去了。在運動中,仍覺畫畫無用?「我用繪畫來記錄,它即時不會發揮任何作用。但我畫的這百張畫,可能在若干年後,有其中兩幅突然被從來沒接觸過的觀眾、年紀有距離的觀眾,重看這些畫面突然有一絲觸動,它已經發揮作用。」

由抗爭到抗疫,周俊輝把現實轉化為視覺語言,但強調這種轉化,香港人包括他自己未必可以即時能消化。對於香港的未來,周俊輝無奈地嘆無奈。

「我不知道事態向好還是向壞,或許我們有朝一日可以除罩煲底相見,坦然地告訴他人我們的身份、政治立場;也可能我們受的政治打壓會越來越強,以致我們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會被抹走,被迫遺忘。」至少現在還能記下,就別讓自己忘記,臨走時我也特意瞄了一下他的背影。

周俊輝個展:背影
日期:3月14日至5月16日
地點:Gallery Exit 香港仔田灣興和街25號大生工業大廈3樓

採訪:鄭天儀
攝影:余日一@The Culturist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過去大半年香港巨變,藝術家周俊輝首次畫如此直接切身的社會議題,從來理性抽離的他強調首次滲進了許多個人情緒,甚至畫了6.12戴着豬嘴、眼眶泛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