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發展智慧城市,惟智慧燈柱於反送中運動時引起廣泛爭議,惹起監視市民的質疑。政府去年8月成立「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進行研究,昨日公佈報告,委員會支持政府在智慧燈柱上安裝不涉私隱的裝置,包括LED照明、氣象感應器、空氣質素感應器、熱能探測器、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地理二維碼標籤和藍牙傳送器,認為此類裝置不會收集數據,不存在個人資料私隱問題。
為回應公眾關注私隱問題,委員會建議採用更保障私隱的方案取代攝影機和藍牙交通探測器,及委託第三方專家定期檢視智慧燈柱的保安和私隱事宜。
委員會成員之一、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報告建議剔除備受爭議的裝置如高清攝錄機及藍牙掃描器等,又建議改用光學雷達及熱能探測器等裝置,保留燈柱的監察交通流量功能,並減少公眾疑慮。
政府承諾聘第三方查核
至於另一個被懷疑可用作監控市民行蹤的RFID無線射頻辨識裝置,方保僑指當局確定有關裝置沒有收集數據功能,「好似八達通機咁,盲人掂支盲公竹過去(燈柱),就可以話畀佢聽個位置係邊」。
至於外界擔心政府偷偷在燈柱加裝監控設備,方保僑指當局答應委託第三方核數公司定期核實燈柱設備。
■記者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