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增產 俄國還擊 玉石俱焚

沙地增產 俄國還擊 玉石俱焚

【本報訊】這次石油戰爭,起源於美國近年的頁岩油革命,最終引發俄羅斯及沙地阿拉伯兩國因石油收入減少,採取相應行動自救。俄國拒絕減產,生產成本遠遠低於俄國的沙地(俄國及沙地每桶成本分別多於17美元及少於10美元)遂出奇不意增產,希望短線的玉石俱焚,換來長遠的市佔率及穩健財政收入。

美頁岩油革命令油價暴跌

2008年油價大幅上升後,美國致力發展頁岩油技術,石油產能大幅增長,至2019年美增產至每日1,300萬桶,成為國際第一大石油生產國。美國大舉輸出石油導致油價暴跌,雖然不少頁岩油公司因而破產,但美已掌握大量石油資源,保留日後對能源及國際話語權。另邊廂,油價暴跌令俄國及沙地赤字劇增,因兩國均依賴石油收入支持政府巨額開支,以維持政治穩定。俄羅斯2016年願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合作減產,油價方才喘定。

油價轉穩後,各國策略再走兩極。俄國仍多次違禁偷偷增產石油以解己困,但由於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較高,為了維持油價不斷打壓俄國,例如把國有的俄國石油公司Rosneft列入制裁名單。至於沙地為推動沙地亞美上市,故除了減產力保油價走高以提升盈利及估值,也方便日後減持套現。

油價因增產暴跌,可以是兩敗俱傷局,惟俄羅斯計及財政平衡及開採帶來的生產成本高昂,且正推行不少緊縮經濟措施,OPEC想迫使其投降。惟昨晚傳出普京以牙還牙,擬下月初起增產,緊張局面短期勢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