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口罩與港人的距離可以有多遠?港府無力採購下,眾區議員為民請命,撲罩足迹遍佈南北半球。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上月初透過朋友聯繫到一名居巴西的港人幫忙採購,找到貨源後,他先自資預繳超過兩萬港元購買口罩。引頸以待了足足一個月,昨日他終收到從巴西寄來的120盒50個裝外科口罩。
貨期延遲心急如焚
自武漢肺炎1月爆發起,香港一罩難求,有人一個口罩用兩星期,又有人因沒口罩而被困家中無法外出。林兆彬收到很多街坊求助,於是除向街坊派發由好心人免費捐贈的口罩,也開始動用其人際網絡,四出打聽採購口罩的門路。最初,他託朋友從印尼訂到80盒50裝的外科口罩,再輾轉訂購泰國和印度口罩。今次,連他自己也難以置信:「我發夢都估唔到,做區議員訂口罩要訂到去巴西……」林儼然已成為得心應手的「民間口罩師」,但過程千辛萬苦,讓他心力交瘁。全球口罩供應不穩,訂購過程充滿變數,「成日話就到就到,但畀晒錢又拖好耐都未有貨」。至昨日,他還為另一批從印度寄來的100盒口罩憂心,心急如焚的街坊未必能理解箇中波折,不時質問口罩的去向,催促他盡快派發。
兩個月下來,林已為採購口罩自資預繳近10萬元。如今巴西口罩順利抵港,但相對高昂的售價,也讓他擔心早前登記購買口罩的住戶會因此拒絕購買,令大批口罩滯銷。他將以180港元一盒的成本價,按先後次序售予在2月初向他登記輪候口罩的住戶,每戶一盒,將有120戶受惠。
隨油尖旺區議會通過撥款為區內居民訂購口罩,他終決定要「唞一唞」,但為街坊疲於奔命之際,想起街坊收到口罩的笑容,他仍正面看待區議員這個身份:「從另一角度睇,喺疫症呢場危機入面,都係一個機會去認識同幫助好多街坊。」
■記者陳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