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學者發起一個民眾辨別假新聞能力的調查,並且初步發現,原來人們分辨真偽的能力與年齡和教育水平關係不大,反而是關係到訊息和接收者自身的政治傾向有關。人們普遍難以辨認出傾向自己立場的假消息,卻很容易識破與自己立場相反的假消息。
導致社會趨兩極化
美國紐約大學與史丹福大學就假新聞進行了調查,在數個月裏,研究員每天會選五篇過去24小時刊登的新聞,邀請90名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民眾分辨真偽。調查初步結果顯示,大部份讀者都能夠確認真實的新聞,但不太能分辨出假新聞。
研究員還發現,不論保守與自由派別的民眾都不大能夠認出與自己立場相近的資訊的真偽。然而,立場保守的民眾較懂得分辨自由派媒體上的假資訊;相反地,立場開明者較懂辨識保守媒體的假資訊。而且,研究員即使鼓勵了讀者上網多找相關資訊,也無助他們明辨真假;同樣地,把一群讀者放在一起集思廣益,能夠改進辨別真偽能力有限。
美國民眾也自覺到假消息氾濫問題嚴重。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絕大部份美國人皆遇過假消息,當中三分二受訪者認為假消息影響了他們對政府的信心;雖然他們覺得記者有責任解決問題,但只有10%受訪者認為情況會有好轉。
假消息能夠左右民眾在政治等大小事上的判斷,導致民眾難以基於共同事實基礎,討論公共事務,有機會導致社會越趨兩極化。為對抗此問題,科技巨擘如Google或facebook皆投放大筆資金進行事實查核,並嘗試找出消息源頭,盡量把危險和含極端內容的網站排在搜尋結果較後的位置。fb上月中旬更開始成立「社會科學一號」計劃,讓學者進入過往的用戶活動資料庫,監察假消息發佈的情況。
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