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配合早睡  補肺氣強身病毒橫行「封關」擋風邪

食療配合早睡  補肺氣強身
病毒橫行「封關」擋風邪

【本報訊】春天轉季容易傷風感冒,或與體質虧虛、生活習慣失衡有關。中醫師指春天氣候乍暖還寒,體質低下或正氣不足人士容易遭風邪、時行病毒入侵致病。身體狀態較差時,尤其要早睡、注重休息及進食補脾益肺食材,飲用保健湯水,有助增強體質及防禦疾病。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表示,體質虧虛、先天稟賦不足或正氣不足的人,在春天這些氣候變化大、溫差大的日子容易生病,如患傷風感冒或被流行病毒入侵。中醫認為春天多風,令人容易遭風邪入侵,可致風熱感冒、風寒感冒等。風熱感冒較常見,患者會出現喉嚨痛、口乾喉乾、流黃色鼻涕及大便乾等症狀。如本身壓力大、愛吃辛熱或燥熱食物、經常夜睡等人士更易中招。脾胃差、有濕熱或日常多憂思的人,在這時期都容易患感冒或生病。

宜11時前就寢 適當減壓

市民要提防百病纏身,需多注重保健,改善體質,尤其是患病康復後。彭稱要有良好體質,應減少捱夜。在中醫角度,晚上11時至凌晨1時為膽經休息的時間、凌晨1時至3時是肝經休息的時間。由於肝膽負責新陳代謝,故市民應盡量在晚上11時前睡覺,有助身體保持最佳狀態,狀態不足時更要早點睡;另應避免煙酒、減少吃辛燥食物。繁忙上班族在工作忙碌之餘,也要多郁動及多飲水,並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培養定期做運動的習慣。適當減壓很重要,低落情緒、過度思慮及生活緊張、太疲累,都會影響健康狀況,需加多留意。春天早晚溫差大,市民宜採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在天氣有變時,隨時穿上或除下衣服,長者應避免穿得太臃腫,令身體焗出一身汗,反而影響健康。

肺氣虛體質人士容易出現外感不適,特徵是日常易病、易攰,容易有鼻敏感問題。彭建議此類體質人士不妨進食補脾益肺食材,其中黨參、沙參及無花果可補益肺氣。養脾食材包括淮山、大棗、南瓜等,例如炒鮮淮山、大棗煲湯等,吃養脾食材可幫助強肺事半功倍,一般人士都適合服用。

彭推介市民在家煲靈芝菇茸湯飲用,材料包括靈芝片、姬松茸、茶樹菇、五指毛桃、雲芝及黨參等,有調理脾胃、增強體質的功效,惟感冒期間或痛風患者不宜。傷風感冒康復後的調理都很重要,建議煲參芪麥味茶飲用,具補氣生津、益氣固表的作用,材料包括太子參、麥冬、黃芪及五味子,特別適合一些病後,仍覺欠精神、易攰人士,惟謹記感冒期間不宜服用。

不少人在生病感冒時會貪方便服用坊間購買的中成藥產品,如板藍根、感冒茶等。板藍根雖有消炎解毒、抗感冒功效,但礙於對腸胃負荷較大,容易刺激腸道,如有泄瀉症狀,或不適合服用,彭建議市民生病時應避免自行飲用,免適得其反。感冒茶也有分類,包括風熱或風寒感冒,若市民未能分辨所患證型,不應亂服,宜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