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產1,000萬個 下月應市「本土好罩」今派發兩萬籌

月產1,000萬個 下月應市
「本土好罩」今派發兩萬籌

【本報訊】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可預期全球口罩供應將持續緊張,本地生產線益見重要。四名具醫療行業背景的初創企業家及企業高層自掏300萬元,成立本土好罩(masHKer),首批口罩可望下月應市。本土好罩今日下午1時開始網上預售,共派兩萬個籌,每人限購四盒。本土好罩以社企形式營運,每兩盒將額外捐一盒作慈善用途,共48個病友組織受惠。
記者:鄭祉愉

四人中,禤彥勳為初創公司CEO,為柏金遜病人研發醫療機械,疫情初收到許多院舍及非政府組織(NGO)求助,本想捐錢買口罩,但見炒價翻了數倍,便萌生本地生產念頭,帶頭在2月中組成團隊。許天浩是科技初創企業CEO,鄺穎賢是社企創辦人,疫情早期曾協助公立醫院前線朋友購入口罩,因此由倫敦回港;于紹龍則是跨國企業亞太區行政總監。

熔噴布價格日漲萬元

隨各國視口罩為戰略物資,許天浩形容全球採購原材料及機器的過程十分艱巨,談攏機器價錢,翌日卻漲價十萬元,熔噴布更是屢屢付定金後遭取消定單,價格日漲一萬元,準備租用的無塵車間廠房亦在臨門一腳被搶去。

幾經波拆,他們訂購的一噸口罩耳繩、鼻樑繩及5.5噸內外層物料不織布已運抵香港,預計足夠製造1,000萬個口罩。過濾層熔噴布購自印尼及中國,兩部全自動口罩生產機器亦由內地購入,約120萬,預計3月中抵港。因擔心被扣關,團隊將與經驗豐富的物流公司合作,並親自到內地陪同機器清關,同時與多間採購方保持聯絡。鄺穎賢指,「問題係價錢提高幾多倍」,最壞打算則會把原料送到馬來西亞口罩廠房製作,或與其他口罩廠共享資源。

合資300萬幫助弱勢

本土好罩已租用葵興工廈約2,000呎的廠房,由日本公司自費裝備無塵車間,今日開展工程,預計兩至三周後竣工。團隊指已聯絡公證行,準備申請無塵室ISO class 8認證。至於口罩規格,訂購的熔噴布最少具細菌過濾率(BFE)99%資格,待原料齊備,將先以衣車製作樣辦,在本土、美國及歐盟的實驗室申請口罩認證,預計需時兩至三周。

四人總共投入300萬資金,絕大部份自掏腰包,未有申請政府資助。廠房預計3月尾至4月初投產,設立兩條生產線,如24小時運作,每月產量可高達1,000萬。鄺穎賢表示,他們生產的口罩每盒有51個,寓意「加一分享」,鼓勵照顧身邊人,已有商家表示願義務捐贈NGO,目標是以共享資源令弱勢社群受惠。

網站預售以慈善捐贈方式進行,每人限購四盒,每買兩盒則捐出一盒給48個病人及傷健人士組織,即最多生產八萬盒,而流動資金將訂購下一批口罩原料,保持產出,視乎預售反應,將單盒或更細盒發售。四人期望以社企模式營運,商業上自給自足,同時解決社會口罩短缺問題,並協助傷健人士尋找工作,長遠而言可研發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