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行山問雙膝 - 鄧達智

抗疫行山問雙膝 - 鄧達智

疫症蔓延,大家都行山去啦,你上山了嗎?

未!真的未;自從2017走了一趟越過庇利牛斯山,從法國西南部走到西班牙西北角「聖雅各福音之路」另加2018年6月行過挪威及冰島每天平均6至8小時高層次越過雪山越過冰河谷的旅程,再也沒膽量上山!

骨科醫生問我:除了習慣性行山,還有那些長期性運動?

一度瘋狂愛上踩爬山單車,直至頸椎劇傷發作,做過開頸手術始無奈從單車座駕回到平地……

她說:全部中晒,閣下雙膝宣告退役,從此與一生至愛運動告別,好好休息、治療,不然只有兩條路;1:執拐杖一步一步移動。2:開刀將五勞七傷的膝蓋半月板拿掉,搬人工製造新的頂替,雖然醫學昌明,大部份換膝傷患者都能重新走路,奔跑爬山免問,還有少數不成功個案,換膝手術未必萬應萬靈。

跟SARS時期相同,曾經將香港加在一起以千公里計行山徑拋諸腦後、根本不知我城有大好行山徑的港人,忽爾發瘋奔馳群山;大欖涌水塘徑、大帽山郊野公園徑、大潭水塘山徑、南丫島行山徑、八仙嶺長命徑、鳳凰山徑……為爭一口乾淨氧氣。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奔波上山群情洶湧,比17年前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萬眾一心只求走出家門,在大自然除下口罩吸一口自由自在乾淨空氣。放眼山路,一人有之、二人組有之、幾人家族推着嬰兒車同行頗多、聯群結隊十人八人行山隊更多,總之比遠古登高避疫重陽節起源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從膝患,照過磁力共振,注射過貴價透明質酸,無止無休針灸、無休無止物理治療、一個接一個價值不菲運動理療Packages,至今未停;依然沒信心重歸自小心靈所繫遍佈全球眾多山嶺,包括香港我城。在此之前至勇敢壯舉;去年十一月從多倫多飛到紐約,反正大清早,時間充裕,乘機場公車到上哈林轉地鐵到下城,走一趟布魯克林橋附近,慢行至唐人街,惆悵乘地鐵過威廉斯堡橋,還是按照過去習慣,走路過橋從曼哈頓去布魯克林?最終賭大細,走路過橋。

不可以永遠自我被困愁城,行?還是不行?做?還是不做;終於原地踏步一事無成!

完美過橋之後,過去近半年在平路上走路數量已靠近過去到那裏都走路的自我方程式。

面對武肺,收到呼朋喚友行山的信息無日無知,終於鼓起勇氣回應:星期日我們行大潭水塘徑,從陽明山莊出發至淺水灣然後舂坎角而赤柱。朋友不知苦衷,大概嘀咕:閣下從來行山達人,跑山召集人,乜咁輕手呀?

或許留意在下沿途不斷為春花爛漫拍照,下山時甚至拍攝新芽嫩葉;可知道,雙膝沒痛,行山信心回歸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