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勢危

世界工廠勢危

【武肺百日】
一碟小小的野味,加上中共處理疫情手法,炮製出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經濟危機。百日間全球旅遊業、航運業等都因疫情停頓,企業裁員成千上萬。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製造業成為重災區,全球高度互相依賴的生產線斷裂,影響輻射環球。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為2009年以來新低,經濟損失估計高達萬億。
記者:孫樂祈 伍詠雯 李芷珊 鍾耀恆 朱得志

疫症蔓延全球,除了中國工廠停工,各國零售消費驟然降溫,供應與需求同時收縮。相關行業相繼傳裁員,匯豐在疫情籠罩下宣佈三年內裁減3.5萬員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今年經濟增幅預測,由3%降至2.4%,為2008年後新低,首席經濟學家柏尼開宗明義說:「全球經濟正處於高風險中。」假若疫情未能受控,預料增長會進一步回落至1.5%的衰退式增長。

以往發生的經濟危機,都是消費力下降,市場需求大減,今次的經濟危機反而先出自中國的生產線。iPhone生產線依賴中國,內地停工恐打亂下半年的旗艦iPhone,蘋果也悲觀預測今年第二季收入無法達標。

中國斷供應鏈 輻射全球


聯合國3月4日報告指,中國佔全球製造業中間產品貿易20%。日本Canon相機亦因是中國供應的零組件延遲,3月2日停工,暫定3月13日才能復工。歐盟、美國、日本的汽車生產,南韓、台灣的通訊設備生產,都面臨零部件短缺,估計至今導致各國產出下降約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

疫情擴散進一步拖垮全球生產線,如南韓三星、LG都有員工確診要停廠消毒,日本、意大利的F-35戰機生產、維護中心亦因疫情停工。

美國銀行經濟分析師哈里斯指,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和印度,中國GDP僅能保6%,印度去年GDP增長跌至11年新低,令人質疑全球經濟是否有能力抵抗今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Warwick McKibbin接受彭博訪問指,中國佔全球GDP比沙士時高三倍,當時全球經濟損失約400億美元,按比例推斷,全球經濟損失或高達1,600億美元(約1.2萬億元)。

聯儲局3月3日突減息半厘,是2008年後首度於非正式議息會議公佈減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降到1至1.5厘。七國集團(G7)3月初舉行緊急央行行長和財長電話會議,同意採取適當政策工具,如調整息率和提供緊急貸款,應對疫情對經濟影響。美國、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環球多國先後減息。

逆全球化引發的貿易戰,本已衝擊內地工業大國的地位,武漢肺炎再敲響生產線過份集中中國的警鐘。Google 2月宣佈有意將多個型號的手機,由中國轉往越南生產。

科大副教授兼高級顧問黃岳永認為,企業設廠的新趨勢不再是集中一地,既可避開疫情風險,亦可以縮短生產地至消費者之間的供應鏈距離。他解釋自動性生產下,低技術工人需求減少,而且隨大數據、AI的發展,工廠用地亦縮小,「公司能準確預算出貨量,故不需蓄積過多原料。製成品馬上送出市場,亦不需蓄積製成品等待船運。」

現時廠商仍留在中國,但他認為一旦大廠如富士康搬遷,會推動撤廠潮,吸引生產線上下游跟進,屆時「世界工廠」的稱號,勢將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