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內地正出現反輸入個案,香港也有同樣情況,武漢肺炎很可能在香港成為一個維持於低水平的風土病。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則認為,風土病是指地區性流行病,「自己地區有呢個病毒喺環境或大自然,令人容易感染,喺自己地區全年定時定候都有個案,唔係輸入個案,就係風土病」。今次的新冠狀病毒主要由蝙蝠傳給另一隻動物宿主再傳人,中間的動物宿主相信是野味。由於本港沒食野味習慣,加上未來會有針對武漢肺炎的疫苗,相信武漢肺炎不會在港成為風土病。
2003年沙士疫潮後,醫管局加建隔離負氣壓病床,可動用1,400張。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世衞人員到內地考察後發表報告,內地武漢肺炎病人中,有13.8%屬嚴重,6.1%危殆,兩者都有需要接受深切治療;嚴重及危殆病人中更有四分之一需插喉。他假設三個不同情景,推算短時間內社區有多少人確診,便會逼爆深切治療部。
第一個情景是,若所有嚴重及危殆病人均需接受深切治療,推算社區有710人感染,便會逼爆深切治療部;第二個情景,若50%嚴重及所有危殆病人都需接受深切治療,推算社區1,092人感染,便會逼爆深切治療部;第三個情景,若有25%嚴重及所有危殆病人需接受深切治療,推算社區有1,487人感染,便會逼爆深切治療部。
當年沙士,本港兩個月內1,755宗確診,已是香港醫療體系極限。雖然現時有負氣壓病床,但若香港像伊朗兩周內出現近千宗個案,公營醫療體系會「冧檔」,因深切治療病床不足。「唔夠床,只有危殆可以入,嚴重嘅冇得入好大鑊,放喺普通隔離病房,可能會死好多人,我哋個醫療系統好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