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為2020年首宗黑天鵝事件,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所帶來的衝擊,中國政府已積極推出多項措施。在貨幣政策方面,相信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料將進一步下調,借貸額度亦會增加。
在財政政策方面,其實在中美貿易爭議下,自去年起中國的地方政府已增加了財政開支,例如推出更多基建及致力推進城鎮化。在疫情的影響下,相關措施相信會陸續有來。此外,中央政府也有可能放寬部份的樓市政策,例如稍為放寬個別地區的按揭審批或限購令,同時避免助長市場炒風。
政府收入下降、開支卻上升,自然會面對一定的財政壓力,預料中國的債務佔GDP比率也會上升。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在去槓桿及經濟穩定之間力求平衡,然而,一旦經濟增長跌至5%,相信中國政府會以穩定社會為首要任務。
市場擔心的另一問題是通脹,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1月份CPI同比上漲5.4%,在貨幣政策大幅放寬的情況下,通脹會否進一步推高?我們認為,由去年起,中國通脹有一大特殊因素:豬肉價格急升。由於主導通脹上升的是供應不足而非需求太多,若然之後的豬肉供應得以上升、價格有望回穩,則寬鬆貨幣政策應不會對通脹帶來太大影響,因為疫症始終總會過去,並非結構性問題。
與此同時,令人意外的可能是股市的表現。雖然A股的確一度急瀉,然而隨後已急速反彈,例如滬深300指數已回到1月初的水平,同時債息仍然處於低位,反映在貨幣政策寬鬆、資金流充裕的情況下,大家對股市前景並無太大擔憂,並認為疫情只是短暫影響。
身為主動型的基金經理,我們依然專注投資於一些較不受經濟周期影響、並能享受到長期增長潛力的企業,一些因疫情而錄得股價下跌、其長期業務卻仍亮麗的企業,是吸引的買入時機。
安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