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派既缺資源又無權力,社會思潮卻向本土派傾斜,實有賴於2014年的佔領運動。儘管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佔領運動卻使香港自主意識既廣且深地植入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意識中。但更重要的,是自梁振英到林鄭擔任特首的幾年,全面執行北京對香港民主力量的打壓政策,先是針對本土派,繼而擴大到所有民主派,包括大中華與和理非,使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全方位向北京傾斜,完全無視香港人的權益與需求。2016年香港發生農曆年街頭勇武抗爭運動,當局以暴動罪控訴年輕參與者,作不成比例的極重判刑,香港首次出現政治犯和逃亡外國的政治難民。政府又肆意取締一些年輕人的參選資格,和取締一些民主派的議會議席,由此造成行政獨大,不受立法機關監管。這樣,林鄭政權就認為可以肆意妄為,到2019年3月,林鄭推出修訂《逃犯條例》,終於使全面聽命北京的政權踢到鐵板也。
修訂《逃犯條例》,違反了所有香港市民,包括建制派、工商界和不問政治的市民,對於在香港和在中國的法律權利的基本認知,林鄭政權一意孤行,並且拒絕與法律界人士溝通解釋,恃着中聯辦向建制派施壓,準備強行以立法會多數票通過。這迫使幾乎所有市民都變成了維護香港本土權益的本土派。
我回顧了6.9、6.12、6.16,林鄭宣佈暫緩修例,五大訴求,然後簡述7.1、7.21、8.31和陳彥霖、周梓樂以及大量屍體發現,中大、理大的攻防戰、被圍困與脫逃,不斷傳出被捕的抗爭者在拘留處被虐打、被性侵、被強暴的消息。每天直播的畫面,與次日警察的謊言,形成強烈對比,從根本改變了沉默大多數的觀念。林鄭政權以一味加強鎮壓去平息示威和抗爭,而不是從政治上去解決,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製造出更多問題。香港越來越多人認為林鄭政權與民為敵,政府與市民、警察與示威者、甚至警察與年輕人的對立越趨嚴重。警察過度暴力激發街頭的破壞行動。大多數市民對警察暴力和抗爭者暴力是支持還是反對?在理大抗爭的堵路事件後的全港區議會選舉,無疑就是一次公投。
11月24日選舉投票。這種地區事務的選舉,從來都是建制派必操勝劵。這次來了一個大翻身,建制派從四年前佔七成議席跌至一成多,18個區議會從建制派全部控制,一夜間變成民主派控制了17個區。選舉結果顯示年輕人除了街頭抗爭,也參與選舉的體制內抗爭。而中共和港共對這次選舉的事前誤判,更成為政權的笑柄。近300萬選民的投票,是一次最明白的民意公投,是對統治權力的重擊。接下來台灣選舉在香港反送中的強烈影響下,蔡英文選情大翻盤,她所獲的800多萬票,是台灣人反中的另一次公投。
香港局勢受全球媒體關注。對香港人的支援聲音也在全世界包括日本響起。美國國會迅速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特朗普即予簽署,是對中國的香港政策在國際層面的重擊。
讓人痛心的是,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在反送中運動中的犧牲慘重,至今有超過7,000人被捕,從去年6月到9月,有256宗自殺案加上2,537具「屍體發現案」。關於抗爭者被虐待致死並非法「處理」,在香港已不是都市傳說,而是共識。
接下來,我在日文書的序文中,談到反送中給我的幾點感受。明續。
(「反送中的回顧與前瞻」之二)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