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影《叔.叔》源自2014年作品《男男正傳》,江紹祺博士繼2010出版英文書籍《Chinese Male Homosexualities: Memba, Tongzhi and Golden Boy》,之後翻譯為中文《華人男同志跨地域研究》(2018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打破在下一向認定已淡出的弱勢社群術語「湊灰」,因為 P.125……「鬼佬—— 湊魁」……。
請教江紹祺到底「湊灰」還是「湊魁」?甚至「臭魁」?
九萬年前,回歸香港後認識的朋友阿Gilb教曉我本地街坊術語;湊灰:湊,即係湊仔,兒歌《月光光》湊大雞仔拎去賣嘅湊。灰,死咗,火化成灰亦即變咗鬼,取巧指鬼佬,西方白人;黑種人是另一回叫法:臭黑鬼。
江原本偏向湊魁,被我搞得糊塗,甚至引出「臭魁」:鬼佬,即西方人,身形比較魁梧,是為魁。
臭魁,臭鬼佬,臭黑鬼,用上「臭」含下流貶意;性行為上被攻,守的一方,Bottom,0號,也及女性與生俱來性器官收、受的本能,方位「守」,而非攻。過去概念:Bottom,0號,即身份比較低的一方,甚至歸納為發姣、淫蕩、等篤……過去女性生就的性器官功能共存的品性,用到同志世界,亦即次地位(SUB),承歡的身份,功能。
湊灰者甚至被認定為性奴,「屎忽鬼」,不單止肉體奉獻為被攻的一方,甚至物質生活上亦暗示出身低微,被照顧。97是一道分水嶺,無人實質分界,卻微妙地將湊灰心理狀況一併畫上句號;前97英殖時代,湊灰一族夾鬼佬作身份象徵,猶如名牌手袋、名錶、名車,出嚟行進出Date Line、DD、YY、Why Not、Propaganda甚至FCC、Fringe Club的護身符;殖民地的特性?
不認同,不表示不存在;踏上公元2000年,亞太世代高唱入雲,連湊灰這個殖民地圖騰亦漸次瓦解,不單止消失在平常交往的詞彙,在實質生活上亦漸淡出。不表示東西通婚或通性沒有巿場,而是站在相互角力比較平衡的位置;才智、職位、能力、外表甚至被誤導的性能力、性位置都一一被反證;80後、90後、2000後會譏諷:鬼佬冇Bottom咩?發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