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台灣公幹的朋友K,本身有居留證,因台灣對港封關,索性留台長住,想不到租屋卻遇阻滯。K看了十多間房子,好不容易終於找到合心水的,馬上給仲介付斡旋金。翌日仲介來電,抱歉萬分地說:「真對不起,房東說只租給台灣人……他擔心你的香港親友經常來訪,鄰居看見香港人出出入入,感覺不好……」仲介不斷道歉,友人反過來安慰:「沒事沒事,租房要講緣份。武漢肺炎嘛,房東有這層焦慮也正常。」
我問K是否覺得被歧視,她說:「我只覺得房東過慮,倒不認為被歧視。在這邊認識一個香港人,來台已大半年,最近他報結他班,職員知道他是香港人便說:『雖然你來了大半年,但同學可能有點擔心……』這類事情是有的,但多數台灣人也不至於此。仲介還告訴我,她有客是從大陸回來的台商,至今沒房東租給他,可見不是歧視港人。」我想到光榮冰室的告示,若可補充一句「最近廿一天到過大陸的香港人也恕不招待」,就不會予人口實。
一場突如其來的武肺,產生出一條環環相扣的「鄙視鏈」:湖北人抗拒武漢人,大陸人抗拒湖北人,港澳人抗拒大陸人,台灣人抗拒港澳大陸人,歐洲人抗拒亞洲人。台灣以外,讓我再舉一歐洲例子。前天在巴黎群組看到一帖,類似光榮冰室公告事件,有人貼出截圖,內容是巴黎Uber司機向某位中國乘客發拒載通知:「由於冠狀病毒,將不接載亞洲乘客。」(suite au coronavirus les clients asiatiques ne pourront être pris en charge)張貼者是華人,留言自稱近日也多次遭到拒載。
深信普世價值的法國網民,自然一面倒炮轟司機。有人甚至覺得難以置信,質疑張貼者改圖說謊,抹黑Uber。從普世價值看,拒載亞洲人當然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然而當「歧視」發生於疫症蔓延時,它是否更應該被理解為「求生本能」?真要批評,罪名也該是「杞人憂天」(法國佬可罵他parano)而非「種族歧視」吧?支配我們的常常是鮮活的本能,而非抽象的價值。恐懼源自本能,而本能從來不講現代人所謂「理性」。誰能要求人家不恐懼病毒?我自問沒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