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報得悉,股神畢菲特買入兩隻追蹤標普500的ETF,股評家指反映股神睇好美股後市。然而,縱橫股市超過半個世紀,到了八十有九之齡而落叠追蹤大市的ETF,此則形同承認,斜陽衰柳,再無能力跑贏大市矣。何事難倒股神?
錢。太多錢。畢菲特手持1,280億美元現金,單是2019年即多了近330億。為偌大筆資金謀出路哪怕是股神亦殊非易事。際此零息、負息年代,揸現金沒有收入,反而可能要罰息;難怪去年其公司的每股純利只增長11%。同期標普500指數勁升31.5%。除了甘拜下風,夫復何言?
跑輸大市,非獨去年而已,而是由來已久。《華爾街日報》報道其業績,大字標題指自2009年以來股神已給大市拋離;這十年來,畢菲特的股價累積漲升266%,標普500則增長277%。差距不算大,可是長期追不上大市,怎配稱股神?形勢比人強,落叠標普500ETF總比礙於面子而死撐有智慧得多。
此番轉念其來有自。六年前畢菲特給年紀細他15歲的太太寫公開信,主張她拿私己錢買標普500ETF。證諸事實,差不多所有基金的業績都及不上大市。與其貼錢買難受明益基金經理,長遠之計何如買反映大市的標普500ETF?再者,畢菲特深信經濟長期向上,股市隨之;投資追蹤大市的基金與經濟拍住上錯不得到哪裏去。
即使未落叠標普500ETF畢菲特已有錢多之嘆,早於2008年已揚言有回購股票之意。資金苦無出路,一也。其股價偏低,不足以反映其真正價值,二也。與其投資別的公司倒不如增持最清楚其底細的資產——回購股票。然而此則不禁令人要問:股神有無寶不落之譽,其股價何以偏低?縱使未至江郎才盡,股民無疑體察畢菲特已疲態畢露矣。
英雄遲暮 追不上時代腳步
別的不說,iPhone在2007年面世,蘋果電腦股價自此拔足狂奔,登上市值萬億美元股王寶座。何時畢菲特方垂注這顆奪目新星?2016年。等足九年才落注,何也?他宣稱不懂高科技——今年才轉用iPhone,且只用來打電話不涉其他——不投資不熟悉的生意乃其守則。即使買蘋果股票亦非看好其前景,只是教主頒下不派股息的戒條,iPhone賺大錢,蘋果是以坐擁巨資。2011年教主大去,股東起鬨要分紅;畢菲特是盯實其股息。買股票望派息,守成有餘,哪是股神級的投資策略?
除了投資派息股,畢菲特且當其大耳窿,提供應急錢給未能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貸的公司。去年他即一口氣出資100億美元支持一家石油公司之收購戰。這筆應急錢年息八厘,在低息的大氣候下,回報可觀。然而銀行等傳統融資機構不肯掂的生意,其風險怎會不高?常言有道,高回報意味高風險。鋌而走險,亦非股神級的投資策略吧?
手頭現金多而苦無出路,何不派息回饋股東?1965年招股上市已有言在先不會派息。其基本理念是他較小股東更具眼光、能獲取高回報。他雖不乏鐵粉,亦有小股東漸萌去意。自2011年以來,已累計回購超過81億美元股票,去年的回購額且高達50億美元。為了照顧「異見分子」,他在最新的年報列出電話號碼,着有意出讓價值2,000萬美元以上股票的股東直接洽商。
55年來畢菲特的投資回報年均20.3%,剛好倍於年均增長10%的標普500。戰績無疑彪炳,然而如《華爾街日報》所指,一切已成「過去式」。資金如雪球般滾存而回報可觀的投資不可多得,即使自稱「中了卵巢獎」、識得投胎的畢菲特亦跳不出「功能遞減定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的五指山。英雄遲暮。快90歲了,逞强不得。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