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被踢爆向中央高層寫信,投訴建制派不肯合作,淪為反對派B隊。
原來行政會議內有人反特首,希望中央正視。
林鄭的困局有兩大原因:第一是香港特區政治格局之先天不足。第二林鄭並無選拔行政會議與司局級官員的全面權力。
例如行會中時時據理抨擊林鄭的,就有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葉劉資歷比林鄭深,亦曾經二十三條立法的磨練。在民間更是政黨領袖。林鄭延聘葉劉入局,以西方政治標準:第一,葉劉必須是林鄭的黨內盟友;第二,林鄭在行會是遵循「港督會同行政局」的舊格局。葉劉提出的意見,林鄭有義務聽取。
為何身為行會也可以在外抨擊特首如葉劉?原因就是行會開會,林鄭對其他人的意見置若罔聞,這才逼得葉劉在外申明立場,以免林鄭的政策與自己捆綁。
如此格局,林鄭沒有權力改變。寫信給中央投訴,也徒勞無功。
香港政制之畸形,不但使基層選民缺乏全面的普選,而是政黨因為普選之殘缺,與特首的關係,永遠處於不成熟狀態。
西方國家的領袖,必出於議會大選勝出的執政黨黨魁,坐進總統首相府,即刻以自己人組閣。落敗的政黨,在議會中只佔少數,一切清清楚楚。內閣做得不好,議會的反對黨名正言順反對,以待下一次大選捲土重來。
但是共產黨在思維深層的認知之上,認為反對黨約贏得大選,就是「奪取政權」。在共產黨的世界觀,「奪取政權」一靠暴力、二靠陰謀,他們的世界沒有合法選舉、君子之爭、以遊戲規則奪權此一個過程。
香港的特首,即受到中國式的殘缺世界觀所規限。既然沒有普選,特首不是任何政黨的頭目,但坐進特首辦,必須要挑選中方放心的愛國愛港人士來支持執政。但行政會議和特首之間,並無執政黨的血緣關係。特首永遠是孤家寡人,行會一眾絕對不會為特首分擔任何責任。特別是當前這一位。
偏偏林鄭月娥一上位,性格決定行為,每一件事都亂來,把行政會議看傻了眼。就這樣香港政制上殘下缺,結構缺陷,終於將英國殖民地留下來的遺產,一鋪全部攬炒敗光。